科普图书,让我们与博物馆距离更近(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一些关于博物馆的科普理念有待更新。很多博物馆没有将科普工作视为展览与教育活动的延伸,而是将其视为少数科普工作人员的专职,科普理念被窄化。行业专家更多关注考古等学术领域,策展人在布展时侧重考虑展品展线布局,很少充分考虑观众的知识理解、接受效果,科普理念尚未贯穿于博物馆工作始终。在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深度理解,以及对博物馆文化传播方式、观众获取博物馆资源的效果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缺失。这都影响了观众更好地“读懂”博物馆。
急需权威、完整、普适性强的博物馆文化产品。目前,博物馆提供的文化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展览讲解、知识讲座、馆校合作、博物学堂等。文化产品方面,近年来博物馆加大文创研发力度,出现不少“顶流IP”“出圈”现象,引发社会和公众关注。在此之外,我们需要更多以科普图书为代表的通识、权威、广泛的文化产品。围绕某一主题知识,通过讲述丰富有趣的故事,提供更具可读性的详实信息,突破实体展示空间的局限,让文化的影响力走得更远,以此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文化和心理距离。
③科普图书,帮助我们“读懂”博物馆
科普图书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从博物馆刚出现直至迈进数字时代,图书始终是博物馆最权威、核心、广泛的文化资源之一。在展览和藏品之外,不论是历史、文学、艺术,还是科学类知识读物,便携、通识、权威、可保存传阅的科普图书成为博物馆的有效延伸,能够激发观众和读者对于博物馆文化与科学的兴趣,提供更广泛、全面的知识。
从世界范围来看,“因为一本书来到博物馆”是常见现象。如大英博物馆出版的各类科普图书十分畅销,很多读者都是先从科普读物中了解到藏品、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而产生想要来博物馆参观的想法。这离不开博物馆在科普图书方面的长期深耕。一些大型博物馆拥有独立出版社或图书创作部门。一本小小的印刷品,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突破馆舍空间的局限,走向大千世界。图书的作者多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馆长到策展人,从教育专家到历史学家,他们的倾情创作,让更多观众、读者汲取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提升对于人类文明的认知。在国外一些知名博物馆的书店里,店内图书多达千余种,涵盖了从艺术史、历史、神话到少儿游戏等十多个类别,徜徉其中,仿佛置身另一个博物馆。
我国博物馆科普图书佳作频出。伴随着博物馆事业发展、公众观展热情高涨,我国博物馆科普图书近年来也得到较快发展。这些科普图书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可读性,呈现日益丰富之特点,内容基于但不限于博物馆藏品,主要包括:历史、文学、艺术、语言、馆藏精品、科学知识,等等。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