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理|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人文留坝(18)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留坝,或者马可·波罗时代的留坝有什么故事,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冯·李希霍芬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李希霍芬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是他提出的一个概念,却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丝绸之路。他还有两个值得一提的贡献,一是率先提出黄土高坡上的黄土层的形成原因,二是把景德镇附近高岭山的陶瓷原料,以“高岭”的拉丁文译名Kaolin命名为高岭土,这是世界第一种以中国原产地为通用名称的矿物。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1833—1905),是德国著名地理地质学家,担任过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曾长期在波恩和莱比锡大学担任地理学教授,出版地质地理学著作将近200部。1868年至1872年间,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了七次规模性的地理地质考察,目的主要是替资助他的美国银行家、欧美上海商会考察中国的矿产、物产、商业和交通情况。他跑了13个行省,留下大量的日记和书信资料。
1872年,李希霍芬回国后,受到德皇威廉一世的嘉奖,此后出版了五卷本并附两册地图集的著作《中国》,被后来的中国学界称为中国地质学先驱。但是,这套书的中文版正式面世,却是140年后的2016年了。同样是2016年,李希霍芬的另一部中文版著作《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共上下两册。原书在1907年首次出版,当时李希霍芬已经去世,由他的学生根据日记和书信整理而成。近年来,随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外交通史和文明交流史的研究迅速升温,李希霍芬的中国日记里,有着大量关于中国的独家、详细而珍贵的记录,价值日益凸显。
在李希霍芬的中国考察路线中,行程最长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广州到北京;一次是从北京、山西到陕西,再翻越秦岭到汉中、四川,然后顺长江而下,抵达上海。
1872年1月15日,农历十二月初六,李希霍芬从西安府出发,沿渭河向西,五天后抵达宝鸡陈仓的虢镇,然后沿着差不多马可·波罗走过的路线,由陈仓道进入秦岭,到凤县再拐往东南向,在留坝厅留宿一晚,次日沿着褒河南下,29日走出峡谷,来到汉中平原。李希霍芬详细记录了每天的见闻,并且常常联想到马可·波罗。其中抵达留坝的时间是1872年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四,南方人过小年的这天。
1月24日,李希霍芬从“围墙围起的小城”凤县出发,1月26日(腊月二十四)抵达留坝厅。从留坝厅到褒城、黄沙镇,走了三天。沿途记录的地名有:紫柏山、南星、榆林铺、三岔驿、留坝厅、马道、青桥铺、鸡头关、褒城、黄沙镇等。他还写到了留坝的峡谷、花岗岩、云母片岩、褒河、索桥、北大路、石门栈道等。在紫柏山,李希霍芬见到了第一丛野生的竹子;发现这里养的猪种不如甘肃、陕西的品种好,“脸上布满褶皱,长长的腹部向下耷拉着”;这里的鸭子很多,熏鸭大量运到北方;野鸡成群结队,很好射猎;负重的牲口完全看不到秦岭北面的骆驼,但骡子都是良种,广受欢迎的是四川小马。透过峡谷,他看到的是“像阿尔卑斯山一样极为陡峭的群山”。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