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最好的相处模式:尊重是标配,靠谱是高配,厚道是顶配!(9)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等到第八日,农妇还没有来还钱,掌柜便与家丁一同回了商行。
次日,有人在门外求见,原来是借钱的妇人。
她拿着双倍的银两,激动得说道:“谢谢您的银两,可惜母亲还是去世了,我处理完家事便去还钱,客栈伙计说您已经走了,我便一路找来。"
掌柜觉得农妇孤苦无依,又诚实守信,是个十分靠谱的人,便让她留在商行做事,让她开始新的生活。
《论语》中讲:“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诚信,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靠谱的核心。
不靠谱的人,永远只会承诺,却总是事无着落。
而靠谱的人,言而有信,一旦许诺,必定全力做到。
在这世间,从不缺聪明的人、勇敢的人,缺的是靠谱踏实之人。
余生,定要与靠谱之人同行,更要修炼自己,成为为人靠谱、办事牢靠之人。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
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