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唐宋系列|《信息与权力:宋代的文书行政》(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文书”后起,“行政”一词古已有之。既有两字连用之“共和行政”,亦有分用的“行其政事”“行其政令”等,都是推行政令之意。推行什么样的政令,又如何推行呢?《管子》云:“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又云:“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故曰:亏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从令者死。五者死而无赦,惟令是视。”如此,令为治民而设,行政,就是行令,“惟令是视”,并以五死以行之。这样的行政过程,重在明法、行令,完备的文书制度只是手段,其中罕有“信息沟通”之义。通常所说的秦汉时期的“以文书御天下”“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主要便是在强调政令的自上而下的推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作为决策结果的政令的形成,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
是不是正确的或合理的决策?政令作为决策的结果,最终是要由最基层的人员来推行和承担,而这个决策的形成是否考虑到来自最基层的信息?决策推行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地方官员亦有各自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否能及时达上,是否会成为影响决策的因素?
《巽》卦《象传》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程颐解释说:“两风相重,随风也。随,相继之义。君子观重巽相继以顺之象,而以申命令,行政事。随与重,上下皆顺也。上顺下而出之,下顺上而从之,上下皆顺,重巽之义也。命令政事,顺理则合民心,而民顺从矣。”他提出申命令,行政事,须上下皆顺。这就涉及“令”之形成的问题,重点不在君,而在于理,要顺理,理顺则民顺。南宋时叶适发挥此说,严厉批评管子行令之说:
上之所欲未必是,逆而行之不可也;民之所欲未必是,顺而行之不可也;非顺非逆,理有必可行而行之者也;先之以开其所知也,后之以熟其所信也,申重谆悉,终于无不知也,斯行矣。命令之设,所以为民,非为君也,焉有未能生之而已杀之者乎?数术家暗于先王之大意,私其国以自与,以为是命令者,特为我而发,民所未喻而操制之术先焉,故始于欲尊君而行令而其甚也无所不用矣。
叶适说“命令之设,所以为民,非为君也”,所以既不能盲目地尊君而行令,也不能一味地顺民之欲,要顺理,因此君民上下要反复沟通,“申重谆悉,终于无不知也”,如此则令必行。这是一个行政过程,也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实际过程中所成之令未必皆顺,推行不顺之令自然就不易。叶适论宋代县官难做,位卑责重,希望地方长官能够“因今之法度以行其政事之仁”。叶适之说是针对宋代格法之繁密,但“因今之法度以行其政事之仁”一语颇堪回味。当令之未成,要争取顺天理、民心,要沟通,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当令之成,不能尽顺天理民心,其推行时不能“以管子之言出令”,要“因今之法度以行其政事之仁”,至于如何“因”,又如何“行”,这又是一个复杂的行政过程。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