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读书会|也许,我们需要书店(7)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当代人如何重述历史时间:8月27日(周六)20:00-22:00
地点:世纪文景微信视频号
嘉宾: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倪湛舸(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副教授)、郑诗亮(《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
在老一代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消逝之后,近年我国又迎来新一波“复古”风潮,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梦华录》这样的热门剧获得成功,反映了当下许多观众的审美心态和对历史元素的偏好。而在文学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史书古籍,以崭新的眼光重述那些留下诸多空白和裂隙的古代事件与人物,如马伯庸、倪湛舸和赵松,就在各自的向度上完成了风格各异的、引人瞩目的写作实践。本次活动,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聊聊当代人如何想象与重述历史故事。
跨学科视野下的民族、妇女与发展时间:8月28日(周日)8:30-16:20
地点:腾讯会议(ID:493592926,密码:90117)
嘉宾:陆杰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巫锡炜(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邱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人类学所助理研究员)等
此次学术工作坊,与会学者们将分别就少数民族的族际通婚、婚俗的嬗变、扎巴藏人的走访制与婚育家庭变迁、少数民族地区青年女性创业弱势转化实践等主题进行探讨。
小人物与我们的时代
时间:8月30日(周二)20:00-22:00
地点:世纪文景微信视频号
嘉宾:梁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作家)、范雨素(写作者)、黄灯(学者、作家)
文学史上曾涌现许多熠熠生辉的小人物,契诃夫笔下的农民和书记官与当下个体的悲欢依然相通,帕慕克在《我脑袋里的怪东西》中呈现了一个伊斯坦布尔小贩的生平和幻想,今天,以北京皮村文学小组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也开始拿起笔,以独一无二的亲历者视角展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惊心动魄的瞬间,他们的创作含有朴拙、真挚与蓬勃的生命力,提供了知识分子写作以外的全新视角。本场活动希望通过专业学者与写作者的对话,探讨文学中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书写伦理,以及当下底层书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