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放弃200万年薪,却让村民收入提高30倍(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杨哲之前的身份是媒体人,在一个饭局上,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有一次,他跟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朋友吃饭,了解到对方公司正在做一个无人驾驶的项目,需要大量数据,朋友向他透露,数据缺口很大。
同时,杨哲又了解到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正在做AI项目,需要各种语音、面部识别、人体等数据。
这让他意识到,大数据采集是一个不错的创业方向。而朋友也愿意帮他对接项目,不用担心数据采集之后没公司付费,这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考虑到北京的成本太高,他回到郑州,正式开启项目。
以前,大多数年轻人认为,一二线城市更容易实现梦想。而现在,他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有了更多选择。回乡创业,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然而,无论最初的设想有多美好,当创业真正开始时,这些回乡的创业者才意识到,原来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何之大。
胡泽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创业想法与现实环境不相容。
他最初的想法是开一间民宿。在民宿里开一间咖啡馆和书店,让大家有时间过来看看书,真正过上美好、不浮躁的生活。
但是,等他真正调研之后才发现,村里的人生活过于艰苦。那时,他转了400多个村子。在其中一个贫困村,为了省钱村民一天只吃两顿饭,整个村子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平时村民都骑毛驴出行。
当温饱还成为问题,精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
下沉市场缺少创业基因,这是创业者们遇到的第二道坎。
由于和家乡人在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经验、打法,很难复制到老家的创业中。
因此,“如何融入到农村”成为胡泽秀首要解决的难题。
“在小地方,只要有一个人不理解,事情就无法开展下去。”胡泽秀表示,以民宿为例,他想租A家的房子,如果大家无法理解,不止A会阻拦,A的邻居B、C、D都可能阻止。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比如破坏了家里风水、施工路过他们家门口等。
更让人头疼的是村民的漫天要价。胡泽秀本想在村里租一块荒地,谈好每年的租金为4000元。他觉得对方经济条件太困难,主动涨价到6000元。没想到这一善意的举动让对方误以为这块地价值很高,便开口要价20万。
“其实那只是一块普通的荒地,还在山上,可以说永远不会有人去。”胡泽秀无奈地说。
双方思维的差异导致项目进展极慢。
“在北京创业,一个项目可能一两年就有起色了,但是在农村,我用了三年时间,才打下基础,其中一半多的时间成本都花在沟通上。”这对于珍惜时间的胡泽秀来说,太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