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超越时空的对话,相谈甚欢(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他在临摹中为自己的创造性创造了条件,而不以貌似前人作品的面貌为临摹的目的。当他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造诣时,尽管他仍然崇拜前人,却十分重视自己的艺术个性,创造的内容和形式都强调‘变’而不甘于‘似’。他用‘我行我道,下笔要我有我法’来激励自己,同时他也不愿意自己成为盲目崇拜的偶象,成为后人裹足不前的障碍,因而又用‘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来警告崇拜他的后人。”
王朝闻对齐白石“似与不似”的解读,重点在于客观物象的似与不似,以及继承传统绘画艺术传统的“似与不似”;韩羽基于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文学阅读感悟以及艺术创作实践,对“似与不似”则有他自己的发明。《我读齐白石》的书中约有五篇文章或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了这个问题。
在《“似与不似”絮语》中,他所提出的,是其有关“似与不似”的总体性的论点,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字面看,似是绘画之法,远非如此,实是已关联到作品与欣赏、作者与读者两相互动的更深层面,由‘技’而‘道’了。”他进而得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间’,也就是读者想象力驰骋的活动空间”。他又进一步分析了“是”与“似”两个近音字的不同意味,由张潮之“情必近于痴而始真”的“似痴”,到《艺概》之“似花还似非花”“不离不即”的悟解,结语以绝对的语气说道:“齐白石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似’,而不是‘是’,这话虽不是他首创,但自古迄今明此理的画家多矣,而能以天才的多样的绘画典范验证之发扬之者,首推齐白石。”
另有一文《“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有关“似与不似”的见解亦极为独特。此一篇与上述文章堪称姊妹篇。他说,齐白石的“似与不似”论,“人人云云我亦云,数十年,仍无异于终身面墙。”“恰好有他一幅画稿,试窥蛛丝马迹。”他引了这幅画稿的跋语,“画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正是这个“草”,引发了韩羽“似与不似”的思考,正是这个“天然之趣”,使得韩羽揣摩到了,“‘天然之趣’是何趣,有一点可以肯定,是他所熟悉所喜爱的‘趣’。”接下来的话语,虽是对白石老人的领悟,我看则实为韩羽艺术创作的自况:“或谓,画画儿,看画儿,何得如此啰嗦,答曰,人之与人与物与事,总有好、恶之分,亲、疏之别,人的眼睛也就成为本能,总希望从对象中看到自己之所喜好所熟悉所向往的东西,或者说,就是‘发现自己’。观人观物如是,艺术欣赏活动尤如是,艺术欣赏者最惬意于从欣赏对象中发现自己所熟悉所喜爱所向往的东西,不如此不足以愉悦。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