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和舒伯特——浪漫乐派的奠基者(4)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1821年创作的歌剧《自由射手》当然是韦伯的扛鼎之作。其实,在此之前,韦伯也曾经创作过别的歌剧,早在1800年他14岁时就创作过歌剧《森林哑女》,1810年24岁时创作过《西尔瓦娜》,其中别致的滑稽角色、女主人公哑女的舞蹈形象、浪漫主义的新颖配器,都为以后《自由射手》的诞生铺垫好了道路。《自由射手》同韦伯以往的歌剧不一样,也同那个时期正盛行在德国的斯蒂尼派的意大利歌剧追逐贵族奢靡豪华的趣味不一样,在歌剧的内容和音乐的内容两个层面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分析一下《自由射手》所讲述的关于守林员马克斯和他的情人阿加斯特的爱情神话故事。马克斯必须在射击比赛中取胜才能够将心爱的姑娘娶回家,但他使用魔鬼为他制造的七发魔弹六发六中,最后一发却射向天上飞着的白鸽,白鸽偏偏是阿加斯特的化身,她呼喊不及,应声倒地。但最后峰回路转,射中的是将自己出卖给魔鬼的小人,而不是心爱姑娘的化身,可谓历经磨难,以大团圆结尾。现在看来这样的故事也并没有特别神奇的地方,但要注意的是,在韦伯以前,德国的歌剧都取材于外国的神话或宗教故事,而韦伯的《自由射手》是第一次取材于德国正宗本土民间传说,打破了多少年来意大利歌剧的统治地位。在《自由射手》中韦伯所采用的德国民歌,那种德国本民族独有的纯朴自然、生动亲切,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渲染音乐效果、烘托剧中神话气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增强了本民族的特征,沟通了本民族的情感,特别是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将音乐的重心移在内声部上,打破了在德国统治了百年以上的意大利歌剧重心在旋律上的传统。
这一点的意义有必要特别指出来,因为“在巴赫和亨德尔时期,音乐的灵魂是低音部。在古典主义时期,在乐曲中处主导地位的是旋律;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中心则是内声部”[47]。由和声体系的内部分化而出现的内声部,说明了古典主义以旋律为主导地位的式微。内声部的出现实际上是浪漫派音乐的标志之一。
韦伯将取材于本土的民间传说作为歌剧的新的内容,同时采用本土民间音乐素材作为新的音乐元素,这样的双重努力打破了外国歌剧殖民主义的统治,冲破了那时浮华的贵族趣味,创作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歌剧,回到了本土,回到了民间。《自由射手》是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歌剧,曲折地反映了现实。它的作用在音乐史上确实是不可抹杀的,就浪漫派歌剧的历史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言,是超过了莫扎特的《魔笛》和舒伯特的《魔王》的。又因为是用德语演出,更容易获得德国观众的共鸣和欢迎,燃起了人们对德国民族歌剧的兴趣和希望,激发了民族的情感,绽放出灿烂的火花,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自由射手》在德累斯顿上演后一天比一天火,德国各地都在上演,以至当年曾经红极一时的意大利歌剧都没有人再看,在柏林担任宫廷歌剧院指挥的意大利人斯蒂尼只好卷铺盖回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