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八年,北大地下室成了渣滓洞,北平学人如何自处?(3)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书斋中的邓之诚有所不知,平津两地已为此发生诸多惨剧:有的因为不挂日旗,家破人亡;有的因为旗子不合样式而遭逮捕,永无下落;有的门前悬挂日旗,户内阖家痛哭。报人罗隆基觉得时局严酷至此,“易帜”与爱国无关,无须苛责。
人们料到日本兵进城后,将对抗日分子进行屠杀,知识分子恐慌起来,停止救亡工作,烧去了抗战的宣言、传单、名册、书籍。抗日的学生离开了学校,潜入民宅,随时准备逃亡。
8月8日,立秋,微雨。在29军撤出后的第十天,日军浩浩荡荡地进城了。女诗人叶嘉莹当年13岁,她在影片《掬水月在手》中回忆道:“日本进城是从前门进来的,是堂而皇之就进来了……在长安街上,常常有日本的军车、吉普车,飞快地跑过去,他们在车上唱歌,唱《支那之夜》等占领者的歌曲。(真是)‘悲笳哀角不堪听’。”
北平人成了亡国奴。从此,上街必须躲避横冲直撞的日军车,不然一不留神,就做了轮下冤鬼。在茶馆酒肆,一时失言,就会马上被日伪汉奸安上个“反日分子”的头衔。即使在家,也过不得安生日子,随时可能有宪兵闯入,进行盘查。
开学第一天不讲课也不上课。因为学校还来不及印新课本,但是旧课本记着甲午战争,记着日本人的侵略,这是不可以的。叶嘉莹记得,老师要求学生把课本掀开,把某页到某页撕掉,把某页涂掉。
张北海是29军军官后裔,他在小说《侠隐》中写北平沦陷前的几天:“大清早儿还是有人遛鸟儿,茶馆儿大酒缸,全是人。白胡子老头儿,在街上走起来,还是迈着方步。”
张北海曾谈到这种描写的意味:“想想看,光是二十世纪,北京人就经历了八国联军,慈禧逃到五台山,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九一八’之后,东北涌进来无数学生难民,日本公然在东单广场实弹演习……与其说北平老百姓‘处变不惊’,不如说是‘见怪不怪’了。北京六百年帝都,老百姓早已给揉成一种稳顺,在各自本位上安分守己地生活工作。”
在小说结尾,张北海借美国记者罗便丞之口,与战火中的北平告别:“这迷人的古都,还有她所代表的一切……那无所不在的传统,那无所不在的精美文化,那无所不在的生活方式……我告诉你,亲爱的朋友,这一切一切,从第一批日本兵以征服者的名义进城,从那个时刻开始,这一切一切,就要永远消失了。”

沦陷八年,北大地下室成了渣滓洞,北平学人如何自处?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