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绍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3)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叔雅、泽如(《搭班子》)、李太太,应该算是这一类型中的“贵族”。他们的衣食是无虞的,三人都是校长。前两位都想搭一个新班子,振兴已经腐败的学校,结果是在重重关系网的掣肘下空抱理想,一事无成;李太太这位“趋时的落伍者”虽应和时代潮流剪掉了象征着地位和尊严的发髻,但仍被教育局“剪”掉了校长的职务。
这一类型的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着严重的弱点:空虚、胆小、怯弱、疑惧、动摇、畏葸、苟安、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他们面对社会给予的压迫,不敢反抗,甚至不想反抗,只是在默默地忍受,一味地“迁就社会”。作为启蒙者的知识分子尚且如此,国民的觉悟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鲁迅曾经指出,国家的强弱之分“固然在有无枪炮,但尤其是在拿枪炮的人”,⑤因而“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全不行的”。他说:“要想进步,要想太平,总得连根的拔去了‘二重思想’(“因时制宜,折衷至当”,“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因为世界虽然不小,但彷徨的人种,是终竟寻不出位置的”。⑥
(二)转移社会型的知识分子。作者寄予较多的同情,但同样存在着需要改造的弱点。
当战乱或革命的潮流冲击着那一团死水似的氛围,自身的生活状况也被打破的时候,这一“知识分子家族”中,也会显出卑怯懦弱和激进刚直的区分,在历史的洪涛巨浪中分别着忠奸良莠。
1925年“五卅”运动后,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随着创作实践经验的积累,叶绍钧更多地看到了教员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除了继续提供他所擅长描写的小市民灰色人生的艺术形象外,在他的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进步的、正直的,敢于向旧制度抗争的颇带一些亮色的正面人物的生动艺术形象。
敢于反抗传统偏见率先创办男女生同校、教员少拿或者不拿薪水的学校,即使被说成“过激党”也毫无惧色的丁雨生(《城中》)是值得赞扬的。由于作者比较充分地写出了主人公恶劣的社会环境,并着意描写了他的革新图变的精神和坚毅顽强的斗志,因此,丁雨生成为叶绍钧作品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系列中的新型的人物形象。
如果说丁雨生身上还存在着对反动势力的凶残卑劣估计不足,斗争方式还比较幼稚的弱点,那么郭先生(《抗争》)似乎比他又前进了一步。他是一个初步觉醒,在困境中懂得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进步小学教师形象,为了群体的权益勇于抗争即使自己成为牺牲品也在所不惜。作品最后以鲜明的文字描绘了铁匠打铁的生动场面,被解聘的郭先生发出“他们是神圣”的感慨,并向自己提出“怎么能跟得上他们呢?”的问题,预示着郭先生斗争失败之后一种新的觉醒,在一定程度上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与郭先生相对照,作者还描写了其他教员对罢教的不同态度,生动地刻画出小资产阶级怕官又怕革命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