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绍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5)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倪焕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真实地描绘了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倪焕之的性格及其发展,从而塑造了这个生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倪焕之是一个热情正直而怀抱高远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就抱定了将来“要干于多数人有益”的工作。他对清政府和军阀的腐败政治不满,要为拯救民族的命运贡献自己的力量。当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时,他异常振奋,“仿佛有一种新鲜强烈的力量袭进身体,周布到四肢百骸,急于要散出来”表现出对辛亥革命抱有很大的希望。辛亥革命的失败,他虽然感到失望,但高远的志向并未改变。
当了小学教员之后,他感到“人间的苦趣,冠冕的处罚,就是教师生活了,什么时候脱离呢?”在饱尝世态炎凉的境遇中,寻找着新的出路。同事的感化使他对教育产生了“新鲜的浓厚的趣味”。西方的民主教育思想使他相信教育可以救国,认定教育总是一个民族最切要的东西,“一切希望悬于教育”。于是他致力于教育改革,想用“感化”、“学用一致”的理想教育,来挽救“政府腐败,社会蔽弱”,挽救当时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和民主危机。为了培养学生毕业后具有“处理事务,应付情势的一种能力”,他设计出一种把“学校社会化”的方案,在校内办农场、工场、商店……这种改革、虽然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阻挠,他毅然坚持要学校“转移社会”,而不能“迁就社会”,终于办起了农场。
倪焕之追求理想教育的同时,追求理想家庭。他和思想进步、热心教育改革的金佩璋的结合,可以说是一桩能够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实现爱情与事业结合的婚姻。但是,新家庭建立之后,金佩璋却失去了新女性的朝气,使焕之深深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一个恋人,一个同志”。有如“理想教育”按新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比过去高明一样遭到失败,理想家庭的追求,也同样有负自己良好的愿望。倪焕之的“理想教育”,以及他敢于自由恋爱,文明结婚的行为,在当时对于僵化腐朽的封建教育封建礼教是一种勇敢的挑战,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五四”运动的爆发,倪焕之在失望中重新获得希望。他的“愤激似乎比任何人都厉害,他的身躯虽在南方,他的心灵却飞到了北京”。他强烈地“愤恨执政的懦弱和卑怯,列强的贪残和不义”。他从教育救国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冒雨发表演说,承认“以前不对,专顾了学校方面,却忘了其他的责任”,强调“还得睁着眼睛看社会大众”。在革命者王乐山的开导下,他离开家庭来到上海,并与革命团体建立了联系。“五四”运动中,他勇敢地投入了反帝爱国的斗争,并意识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前面是光明,万古煊耀的太阳显示欢迎的笑脸,而他飞行的终点就是这个太阳。”然而,当“五四”运动遭到镇压,接着大革命失败,倪焕之新的觉醒意识受到严重挫伤。王乐山遇害,革命青年纷纷遇难,于是他悲观失望,以致病倒卧床不起,他在弥留之际,沉痛自责“一点儿事业没成功”,相信“将来自有与我们全然两样的人”。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