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土地上的守望者(2)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比如贾延岩先生。他的故乡位于古灵寿城遗址内的河渠村,但他的父母都是老革命,很早离家,转战南北。贾延岩在延安出生,几乎没有在故乡生活过,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中山文化的热爱。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为战国中山王陵遗址的保护奔走,仅他个人的投资就达10万元。他的父母(父亲贾一平曾为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委员,母亲李文放,生前为秦文化研究会会长)更是为家乡文物的保护倾注心血,他们多方筹措,组织专家研究中山国的文物,论证王陵遗址保护方案,最后终于建起了厝陵旁的小型博物馆,让许多文物得以很好地保护,也不让寻访者失望。游客们大老远来了,几座荒陵一个大坑,总不免遗憾,能看到一点文物当然更好呀。
在平山县文化局里,我见到了几个“土专家”,焦庆生就是典型的一个。他在1976年发掘厝墓时,就对文物产生了兴趣,后来调到文保所,后任文化局副局长,专门从事文物工作。他爱画画,这些年来用画笔画出了许多相关中山国的图画,其中有一副设想厝陵顶上的享堂图,被专家称道,被多个媒体采选。几十年来,他用心文物专业,退休后写诗著书,还在热心地关注中山文化,已经是很地道的中山文物专家了。
辛东录是现任的平山县文化局局长,简直是个中山文化的痴迷者,说起中山国滔滔不绝。那天,我看他的小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他的研究心得。他根据自己的多年读书、研究,甚至敢反驳考古权威的结论,比如,对于中山国的“守丘刻石”,他提出自己独特的翻译方法。再比如,关于《史记》里面中山国“多美物”的记载,多数人说是“美好的、漂亮的器物”,他则查阅大量古书,认为,“美”就是“弄”的意思,就是说中山国多有制作器物的能工巧匠。他甚至怀疑起灵寿古城里的那座“赵王台”,专家说是建筑高台,用以军事目的。辛东录却有不同的观点,他查证《史记》中记载的赵武灵王“灭中山,起灵寿,建生圹”,认为赵王台说不定就是赵武灵王灭中山后所建的“生圹”,就是活着时候准备下的坟墓。只是后来饿死沙丘,没有实现愿望罢了。这些基层的土专家,一样有着极高的研究兴致,挡都挡不住的。
平山县文化局还编撰了多本反映中山文化的书籍,有利于中山文化的传播。比如我就是拿着其中的一本,找到该找的典籍,找到该找的采访对象,是这些书籍的受益者。
在平山文化局工作的作家刘春燕一样做中山国的文章,他根据当地流传的中山故事,竟然写了55万字的武侠小说《中山国传奇》,把他心中的战国中山风云描述出来。让神秘中山人物成为武林高手,在巍巍太行山前,演绎爱恨情仇。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