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瑞典人的大冒险,带来重要的科学发现(7)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黎元洪为安特生颁发的三等嘉禾奖章证书
安特生与留英地质学家丁文江一起组织地质调查,训练了中国第一批地质学者。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中国的铁矿和铁矿工业》和《华北马兰台地》两部调查报告。作为地质学家的安特生,借北洋政府委派之便,沿黄河流域进行地质考察,收集到很多古生物特别是脊椎动物的化石。1922到1923年间,安特生与地质调查所的谭锡畴一起在山东蒙阴发掘出了中国较早的恐龙化石。经他的助手、乌普萨拉大学年轻的古生物学家奥托·师丹斯基(Otto Zdansky)鉴别,这是一种从未发现过的蜥脚类长颈恐龙,也是该地区出土的唯一一种恐龙化石。这种恐龙后以师丹斯基的名字命名为“师氏盘足龙”()。世界上唯一的一具完整的师氏盘足龙骨架现存乌普萨拉大学进化博物馆(Evolutionsmuseet)。
20世纪初,各国古生物学家都在寻找人类起源地,其中一个观点是 “中亚起源说”。1921年,安特生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产自别处的石英。他敏锐地意识到那里可能有史前人类活动的遗存,因此安排师丹斯基前往周口店,在著名美国古生物学家瓦尔特·谷兰阶(Walter W. Granger)指导下从事发掘工作,1923年师丹斯基发表了关于周口店发掘的初步报告。1926年,在瑞典王储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 Adolf,即后来的国王古斯塔夫十六世·阿道夫)访华之际,安特生宣布了两颗人类牙齿化石的发现,引起巨大轰动。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发掘出了第一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即后来被命名为 “北京直立人” () 的远古人类化石。
乌普萨拉大学进化博物馆的藏品:师氏盘足龙骨架化石、复原后的北京猿人头盖骨以及牙齿,这是中国古代脊椎动物化石在境外最丰富的收藏。
1918年秋,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发现一批古生物化石。得到中国政府许可之后,1921年10-12月,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在河南仰韶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制工具等史前文物,从而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打破了当时流行于西方考古学界“中国无石器时代”的理论,开创了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全新领域。袁复礼后来还加入了赫定发起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并担任中方团长三年。1923年,安特生出版了《中国远古之文化》的著作,首先提出 “仰韶文化”的概念,并因此被称为 “仰韶文化之父”。后来,安特生又与中国学者一起,陆续发现了甘肃齐家文化、青海马厂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