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瑞典人的大冒险,带来重要的科学发现(5)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在这次西北考察活动中,考察团的瑞典成员福尔克·伯格曼(Folke Bergman)首先在居延长城烽燧遗址发掘出汉代木简一万余枚。其中出土数量较多的有:破城子4422枚、地湾2383枚、大湾1334枚。中国学者根据汉简文字,确定破城子是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所属的“甲渠侯官”所在地,从而确立了其为重点发掘地区的地位。居延汉简则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它保存了西汉中期到东汉初年的重要文献资料,对研究汉朝的文书档案和政治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这些汉简以木制为主,有松杉、白杨、水柳、红柳等。居延汉简与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一起,并称20世纪中国档案界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抗战期间,这批汉简辗转各地,现存台北“中研院”史语所。
史语所的藏品:出土汉简中保存最完整的77支简册,以及诏书、桃符和残简
结束了西北科考行程后,赫定在回国途经西伯利亚时这样写道:"闭上眼睛,我仍能看到大地舞台上那一幕幕令人神往的场景 —— 我看到一队饱经风霜的蒙古人,披着沉重的皮大衣,戴着皮帽子,他们骑着精神的小马和暗褐色的高大的骆驼,牲口额前随风漂动着白缨,我看到四面八方的沙丘起伏延伸,像一片凝固的波浪指向了远方的地平线,金红色的余晖覆盖了整个原野,夜色渐渐降临,一切都沉入寂静之中时,在远方仍隐隐传来驼铃声……"作为最早关注中亚地区的欧洲学者之一,赫定与后来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考察研究兼顾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赫定开创了这样一个先例:每次探险结束之后,他要写出两种类型的作品,一种是科学考察报告、一种是通俗的探险游记。
在五次漫长的中亚之旅中,赫定重拾散落在大漠黄沙中的珍宝,让曾经被忘却的古老文明重新展现于世。在考察途中,他还要从事绘图、采集岩石和植物样品的工作,进行天文观测、气象调查和海拔测量,以及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物产、商业、道路等情况。赫定用摄影和速写记录沿途的地貌、庙宇、人种、民俗等,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考察报告、探险实录、札记,以及5000多幅记录性绘画、1000多张照片等极为重要的图像资料。1952年,赫定在87岁高龄逝世,他在遗嘱中将其著作版权及大量私人遗产捐赠给瑞典皇家科学院,并开放他的所有材料供后人研究,这些材料大部分收藏在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Etnografiska museet),这个博物馆也是赫定基金会的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