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瑞典人的大冒险,带来重要的科学发现(4)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斯文·赫定(Sven Hedin,1865-1952)是瑞典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摄影家和旅行作家。少年时代,他亲眼目睹诺登舍尔德从北极探险航行中凯旋的辉煌场景,成为探险家的志向由此被激发。1886年春天,赫定做纵贯波斯的旅行,为广袤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随后,他师从德国地理学家和中国学专家、“丝绸之路”名称的首创者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Ferdinand von Richthofen) 攻读博士学位。在1890-1909年间前往中亚的四次探险考察中,赫定踏足中国西部新疆和西藏的大片空白地区,发现喜马拉雅山脉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及象泉河的发源地。他还发现了新疆罗布泊及塔里木盆地沙漠中的楼兰古城烽火台遗迹,因此证明了长城曾经延伸到新疆,而神秘的楼兰古城的重现天日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受老师李希霍芬影响,赫定是最早认同“丝绸之路”说法的学者之一,他也被誉为 “西域探险之父”。赫定是最早在探险过程中聘用当地科学家和研究助手的欧洲科学探险家,也是发掘中亚古代佛教废墟的第一人。在他去世后出版的中亚地图集是其毕生工作的结晶。1905年,瑞典-挪威君合国解体,社会急据动荡,大量居民移民北美,瑞典急需时代英雄以重塑民族自信心,赫定就适时成为这样一个象征。他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国际声誉的瑞典人,曾与诺贝尔齐名。1902年,他被奥斯卡二世授予最后一位无冕贵族头衘。赫定终生不婚,无子女,身后安葬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Adolf Fredrik教堂墓园的家族墓地。
赫定的贵族盾徽、墓志铭和墓碑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可贵的和平间隙,年逾花甲的赫定,于1926年冬季,以外方团长的身份,率领了一个汇集中国、瑞典、丹麦、德国学者的中外西北科学考察团,第五次来到中国。考察团的首位中方团长由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徐炳昶担任,中方团员均为当时国内地质学、考古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如袁复礼、黄文弼、丁道衡等人。这是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联合科学考查活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考察团前往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进行了为期八年的综合考察,涉及天文、地理、文物、古迹、风土、民情等领域,写出了长达55卷的《中瑞考察报告》。根据两国协议,科学家们将考察所得文物带回瑞典研究,事后归还。这是中国首次争取文物的归属,瑞典也成为第一个归还中国文物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