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论·文化的逻辑︱当代电子游戏“国潮”的四十年流变(3)
2022-10-16 来源:旧番剧
《街头霸王》系列的角色“春丽”大陆玩家对于玩到“国风”游戏的渴望,以及红白机和街机游戏较为简单的制作成本与难度,还促使了一大批“换皮”游戏的诞生:比如如今国内玩家依然怀念的红白机游戏《西游记世界》,实际上是以一款叫做《Wonder Boy in Monster Land》(神奇小子:怪物大冒险,1987年)的游戏,“神奇小子”更是世嘉(SEGA)公司的经典游戏IP之一,一直到2020年来都有新作出品,但是“神奇小子”在进入中国的街机厅和红白机市场时,被代理厂商用简单的“换皮”和“翻译”,主人公变成了孙悟空,关卡也都被强行解释为孙悟空斩妖除魔拯救唐僧的故事。早期电子游戏的像素级别画风和简单的关卡剧情使得“换皮”显得非常容易,实际上当时除了《三国演义》题材本身在日本风靡,因此三国题材游戏基本都是日本原装之外,其他在国内市场流行的“国风”元素游戏,基本都来自港台代理厂商的“换皮”,这一现在看来既违背著作权和版权,伤害创作者也欺骗玩家的行为在当时是极为普遍的。
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通过合法或者非法途径引进到国内的“换皮”电子游戏基本集中在对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挪用上,厂商往往只需要把主人公的姓名和图像改成四大名著之中的人物,在附带上简易的文字说明,就可以完成“换皮”工作:因此这些早期“拿来主义”式的“国风”游戏现在看来颇有拼贴与后现代之风,不仅孙悟空经常要面对各种西洋魔幻文学中出现的怪物,《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和梁山好汉们抓起枪械进行现代战争也并不新奇,而更关键的是,这些“换皮”并未造成过多的“水土不服”,往往颇受大陆玩家欢迎。这固然与大陆玩家对于“国风”游戏的渴求有关,也因为这些逐利的引进厂商对当时国外生产的街机动作游戏的文本组成有精确的把握:在游戏叙事还仅仅停留在主人公用武力击败阻拦的敌人、闯过关卡的“英雄”模式的时代,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人物与情节糅入进来并无多少难度可言,也很容易解决文化冲突造成的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