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过去,广受欢迎的《燕山夜话》为何今天读来仍不过时?(6)
2022-10-25 来源:旧番剧
《燕山夜话》朴实的文风,与邓拓的读者意识也有着直接的联系。邓拓1937年到达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一手握枪,一手提笔,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坚持“马背上办报”(他的笔名“马南邨”就是当时办报所在的马兰村的谐音)。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等职务。超过二十年的报人生涯,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报纸与读者的关系,也使他撰写文章时总能处处为读者着想。其实邓拓并不是只会写这样平易浅白的文章,他的《中国救荒史》最初是用文言写成的。他能写旧体诗词,也能写深刻的史论和雄辩的政论,但他深知《燕山夜话》是写给“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看的,因此谈论的是他们最关切的话题,介绍的是他们最需要的知识,运用的也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语言。引用史料时,凡是不那么好懂的,必辅以浅白流畅的解说,决不给读者制造阅读障碍。
《燕山夜话》就是这样一部洋溢着读者意识的作品。它在《北京晚报》上连载时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一年之内读者来信多达400余封;结集出版后更是一时间洛阳纸贵,“文革”前即印行30余万册,“文革”后更是超过百万册。是啊,这样功力深厚又愿意为读者考虑的作者,怎么会不受欢迎呢?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