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巴菲特投资成长史(4)
2022-10-26 来源:旧番剧
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仍属于商业信用卡。
195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 1959年,美国的美洲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美洲银行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卡银行的行列。到了20世纪60年代,银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信用卡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
那时的信用卡业务被多个银行分别处理,没有相互的关联,以至于一个商家必须准备多台笨重的人工刷卡机来处理不同客户提交的不同卡片。而且,原始的清算系统中的漏洞和银行间的恶性竞争很快被骗子们发现,他们制造伪卡,利用购买和账单结算之间的时差大肆行骗,各家发卡银行都为此损失严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像维萨、万事达这样的信用卡协会组织应运而生。与维萨、万事达不同,美国运通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型(closedloop)银行卡机构,依托的不是广大的盟友,而是自身的强劲实力。但是当历史的车轮步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运通的传统发卡模式已经有些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了。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美国运通卡的特许经营权仅限于绿卡、金卡和白金卡三种(都是签账卡),基本上都是面对高端持卡人的。因而,细分市场过于单一,是运通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维萨、万事达信用卡的强劲攻势,运通的市场份额急剧萎缩。到1995年,其市场占有率已从1990年初的25%下降到16%,远远落后于维萨(49%)和万事达(27%)。万事达时任总裁对此解释为:用户发现,虽然他们支付了美国运通的高额服务费,但他们并没得到实惠,因此很多人开始转而使用万事达卡和维萨。
巴菲特之所以从1994年开始不断买入美国运通的股票,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信任当时美国运通的掌门人美国运通执行总裁哈维·格鲁布身上。格鲁布刚一上任就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地整改:削减成本,剔出经营不善的部门。在这位麦肯锡出身的帅才的指挥下,美国运通开始稳步攀升。1994年生产成本降低了16亿美元,年营业额高达156亿美元,利润增长了18%。公司的股票也由每股25美元涨至4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