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人文」嘉兴蚕桑文化保护,他们在行动(4)

2022-10-26 来源:旧番剧
因在非遗保护的突出贡献,徐春雷获评“嘉兴市民间艺术家”“浙江省首届精神家园守护者”。
1964年,政府组织开展“三史”(家史、村史、厂史)调查。徐春雷为了调查“村史”,在农民家住了一年,“听蚕娘讲故事,唱蚕歌,我搜集的第一个蚕桑故事《龙蚕》就是那时候。”
后来,他从屠甸、崇福、濮院等地采集到数十首反映蚕农生产生活的歌谣。1988年《民间文学集成桐乡县故事歌谣谚语卷》定稿时,徐春雷搜集的民歌被归入“歌谣卷”,“我发现朱自清在《歌谣》中,集结了十五种分类方法,按歌唱者职业可分为‘田歌’‘樵歌’‘牧歌’等,我所采集的这些有关采桑养蚕的民歌,演唱者都是出生在农村的蚕农,我就大胆地将之取名为‘蚕歌’。”
此后,徐春雷还搜集清末民初的蚕歌抄本,发表蚕歌主题的多篇论文,他搜集的蚕歌入选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嘉兴市歌谣卷》《歌谣集成》,《撒蚕花》等五首蚕歌经音乐家配曲还于1992年6月15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
1996年退休以后,徐春雷依然致力于桐乡蚕歌的整理出版,也担忧着蚕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蚕桑文化非常丰富,目前有1项世界非遗,2项全国非遗,6项省级非遗。但现在养蚕的基础在缩小。”他以桐乡为例,桑园面积、蚕种饲养量分别从1992年的17.48万亩、78万张衰减到2020年的8.7万亩和12.35万张。

「读嘉人文」嘉兴蚕桑文化保护,他们在行动


嘉兴自古就是江南著名的丝绸之府。摄影 袁培德
出路在哪里?徐春雷有他的思考。
蚕桑文化保护,要注重文字资料、照片资料、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的搜集。“老一辈蚕歌传承人年纪大了,要培养新的传承人,通过各种手段传下去,可以学习央视《经典咏流传》,不能只是搜集资料,局限于静态保护,还要活态保护,在利用中保护。”
借助文学、戏曲、动漫、美术、舞蹈等形式,以丰富创新的形式来表达蚕桑文化。“《搜神记》中女化蚕、白马化茧的传说,很适合拍成动漫。或者通过美术、剪纸等来呈现蚕桑文化,也可将蚕桑文化运用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中去。”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