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嘉人文」嘉兴蚕桑文化保护,他们在行动(7)
2022-10-26 来源:旧番剧
嘉兴学院学生暑期实践
今年暑假,嘉兴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刘文的40多个学生利用暑假返乡,分两个项目组进行暑期实践,进行江南蚕歌文献、浙江蚕桑蚕俗文化等项目的调研。
学生们在各自家乡查阅与江南蚕俗有关的文献记载,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记录,还前往云龙村、嘉兴市蚕种场等地调研,实地采访村民,留下影像记录。
70后的刘文,做蚕桑文化课题研究已经十多年了。
她是吉林通化人,1999年毕业以后,来到嘉兴。从事服饰文化研究的她,对江南这个丝绸之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1年,嘉兴市社科课题《京杭大运河及其嘉兴段沿线历史文化遗存研究——以嘉兴蚕桑文化为例》是刘文研究蚕桑文化的起点,那时大运河申遗进行得如火如荼。怎样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她选择从蚕桑文化切入。同时,她还在编著浙江省社科普及课题读本《嘉兴蚕桑史话》,“我在嘉兴学院图书馆查阅地方文献史和嘉兴市志,看到蚕桑文化,为了追溯历史,我去了桐乡罗家角遗址,走访桐乡、海宁等地,还去参观了洲泉镇、云龙村蚕俗文化节,很震撼。”
蚕桑丝织文化有4700多年历史,漫步嘉兴,处处可闻“蚕花”气息,表现了多种审美功效,蚕神话、蚕诗是文学美,蚕歌是音乐美,蚕猫是美术美,织锦、刺绣、缂丝是工艺美,丝绸饰物、帧裱书画的绫绢是装饰美,帛书、绢画是艺术美……是蚕桑文化的震撼,也是一个服饰文化研究者对丝绸之府的向往,刘文决定将蚕桑文化的研究深入下去。
2013年,刘文的专著《嘉兴蚕桑史》出版,她和另一位作者凌冬梅花了两年时间,实地走访洲泉、云龙、海华等地,走访嘉兴地方文化研究者以及民俗学者。这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也是浙江省社科普及全额资助项目。
此后,刘文对蚕桑文化的研究触角更加深入细致,服饰、习俗、口述、民间故事、民间美术……“蚕桑文化太丰富,太有故事了。”
刘文带着学生走访蚕乡
2012年,刘文遇到海宁皮影戏的国家级传承人王钱松,打动她的不仅是他的皮影艺术,还有他对蚕桑文化的热爱,“他的剪纸作品中有大量反映当地蚕桑文化的情形。我的书在2013年8月出版,我正打算把书送给他,可惜的是,他还没拿到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