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应该选择怎样的产业发展路径?
2022-10-30 来源:旧番剧
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持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能级,而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功能及其能级决定了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发展则进一步推动城市功能丰富完善,促进城市能级提升。
近现代上海城市功能变迁与产业演进轨迹
自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城市功能变迁与产业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
1843-1949年,因商而兴的“多功能经济中心”阶段。
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形态,成为集商贸、金融、工业、航运、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在当时,上海是享有“东方巴黎”美称的世界第五大知名大都会。
1949-1977年,以生产为先导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转型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提出“迅速发展和恢复城市生产,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的工作方针,在以生产为先导的政策引领下,上海城市产业结构由近代后期的商工并重转变为以工为主,且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倒置。到1977年,三产比重急剧降至19.70%,二产比重陡然升至76.80%,上海由“多功能经济中心”逐步转变为功能较单一的工业城市,进而成为中国规模最庞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978-1990年,产业适应性调整与“多功能城市”发展阶段。
自“六五”计划以来,上海开始有步骤地调整“以工业为中心”的战略思路,1985年《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明确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战略目标,在一系列向纵深推进的战略思想的牵引下,城市二、三产业发展相对协调,加上第三产业内部现代服务业的逐渐崛起,上海由从事单一生产制造活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转型为兼具生产和多元化服务活动的“多功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