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国主义到安保一代:日本航空技术史勾勒出的现代彷徨
2022-10-31 来源:旧番剧
和电影《流浪地球》的情节相似,日本科幻漫画家贰瓶勉也想象出了一个在巨型火箭的助推下艰难求生的人类种子舰——“西德尼娅”号。贰瓶勉详细描绘了人类借助火箭推力避开致命的外星物种“奇居子”,却也因此遭遇地动山摇、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西德尼娅的骑士》)。在漫画家笔下,巨型火箭对希德尼娅的居民来说并不意味着流浪的希望,它是一件巨大、冷酷的理性工具,象征着日本大和民族被迫接受的厄运——火箭因天灾而生,又势必会引发灾厄,对居民来说,最好的消息就是“本舰进入惯性滑行”。贰瓶勉的故事就像一块透镜,折射出日本现代民族国家与航空技术之间的曲折关系,也不断引起读者对现代科技两面性(dual-use)的反思。航空技术命途跌宕,在岛国过去一百年的战争与和平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却又鲜为人知的一笔。
在贰瓶勉的想象中,人类仅存的陆地吸附在巨大的火箭上,为了逃离外星人的入侵轨道,人类不得不承受火箭喷射转向带来的重力灾害(来源:《希德尼娅的骑士》漫画第二卷)
二战余响:神风特攻队与日本火箭之父
日本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火箭研制。彼时的日本航空工业无法逃离现代竞逐命运,火箭的发展既是军事与政治需要,也是民族想象的化身。二战战败前夕,空军的自杀式行动“神风特攻队”紧急采用了尚未成熟的火箭飞行技术,在这些注定有去无回的冰冷机身上,绘有象征着日本国族的樱花图案。大量年轻的日本学生被征集入伍,驾驶着这些飞机冲向火海。在军国主义长期的洗脑动员中,殒命的士兵被比喻为凋落的樱花花瓣(散华)。
1944年7月,为了应对美军B-29轰炸机对本土的攻击,日本向德国求援,获得了“彗星”火箭战斗机(Me-163)的设计图。据德方称,这种飞机能在3.5分钟内上升到1万米高空,有效拦截美军的“超级堡垒”。然而运送战机图纸的日本潜艇在返航途中中弹沉没,日本人只能自食其力。三菱重工承担了火箭战机的设计工程,并将之命名为“秋水”。此时美国战机已经开始轰炸日本本土,合计66座城市遭遇轰炸,仅东京地区有30多万人遇难,将近50万人负伤。三菱工厂所在的名古屋地区遭遇了地震和轰炸,但在研究人员的狂热工作下,“秋水”1号机只用了5个月就研制完成。“秋水”的火箭引擎虽然威力巨大,但稳定性不高,三菱的两次试飞都以机毁人亡告终。尽管如此,日本海军还是订购了155架“秋水”,打算将其编入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行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军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其伤亡数字至今都难以确定,官方估计的数字为15万,但实际数字可能为其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