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启示:如何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IP宇宙(2)

2022-11-03 来源:旧番剧
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的《金猴降妖》,特别是1986年电视剧版《西游记》更是在当时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收视效应。从世纪之交至今,又出现了《宝莲灯》《大话西游》系列,也包括2015年在社交媒体引爆话题效应、距离《哪吒之魔童降世》最近的《大圣归来》……“西游”题材影片在每个历史节点都能有效地牵动时代的脉搏。
从1927年的《盘丝洞》到眼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我国优秀古典长篇小说已经过了多次改编。在中国社会近现代化历史转型的具体过程中,《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中的相关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也早已事实上根植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审美、情感、认知结构之中,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具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文本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性、多义性乃至自反性,也使其可以用颠覆自身的方式来适应不同时代的多样性需求。对《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本的每一次重新书写与描绘,都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话语场域内博弈和协商的结果,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不同形态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都在以不同的历史“蒙太奇”的方式,被投射到银幕上的西游形象中。
当代IP改编——来自历史的接力棒
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着一个属于自己的“西游”“封神”世界,这也使得在不同年代、不同媒介环境下诞生的“西游”“封神”题材改编作品,一直面临着只有这一级别的国民IP才有的众口难调的巨大压力,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同程度的争议,乃至非议。
伴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后现代转型,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为代表的我国优秀古典长篇小说所构建的古典世界及其价值观,也将由现代的、后现代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形态,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后工业消费价值观所重塑和重写。我们必须讲好我们这个年代的“西游”“封神”故事,因为在经过20世纪的广泛传播和辐射之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在世界范围产生了跨区域、跨种族、跨代际的影响。日本动漫泰斗手冢治虫就一再声称自己受到了从《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的中国“民族风格”探索的启迪。在著名的美术片导演万籁鸣诞辰纪念之际,谷歌都在官网首页标识上挂出“美猴王”的头像以示缅怀。这虽然不是一个线性的、进化式的发展历程,但无论如何,历史的接力棒已经到来。
近年来,以从《大圣归来》《悟空传》到《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西游”题材改编影片已多达30部左右,并且已经出现多个自成体系的系列电影。刘镇伟在2016年推出了号称“终结篇”的《大话西游3》。2018年春节档的《西游记之女儿国》则与郑保瑞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同属一个系列。而周星驰也已经明确提出在《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之后,另有续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品方不仅将推出《姜子牙》《凤凰》等“神话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作品,还计划参与联合制作《深海》《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其中预计于2020年上映的《姜子牙》,在《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带动的热潮下,已然未映先火。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