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三,一个弃婴与三名流浪者的的温馨之路——《东京教父》(5)
2022-11-03 来源:旧番剧
倘若拙设譬喻,《东京教父》像是今敏着喜剧假面的一次亮相,中途他将面具摘下,露出现实肃厉的面孔。但很快又戴上面具欢喜收场,而观众在愉悦的背后或会更难以忘却面具下的情状。颇介怀时,又会陡然忆及:其实冰冷面目深处并存的,还有今敏的目光,漾着暖意的怜悯。从这一点上讲,《东京教父》和卓别林的名作《城市之光》异曲同工,均以城市为背景,以生民为对象,以苦难为映射,以巧合为契机,以戏谑为衣壳,以人情为旨归。
再者是《东京教父》的结局,除却喜剧特有的“善有善报”的HE之外,一曲将终还带有些微向宗教靠拢的言外之意。在之前提及的“坠楼”桥段,可能是上帝的安排,抓住广告条幅的阿花在风阻作用下缓缓而落。电影在这时将这一下落动作放慢了数倍,并消去了所有声音。于是岑寂中,镜头切换到阿花的视野,我们看到不断延伸的楼房间,崭新的朝日悬临在城市的尽头。其代表着长夜过去新一天的开始,代表着圣诞之后新生命的降临,更代表着人世犹存的光明与希望。
还是寂静一片,众人的脸庞被光芒映亮,那光并非来自上帝之神灵,却胜于圣婴之光冕;并非来自教父的布道,却胜于宗教的大义,它可以说是影片所要阐发的人性之善的一个最为具现化喻体。直至从阿花怀里,婴儿的牙语在故意设定的无声中传出,方才融化了此情此景。而后,影片利用背景从街巷到医院的转变同步剧情的跳跃,婴儿终回母亲怀抱,一切遂尘埃落定。
最后,我们再度回首,可以发现“寻亲”一事本身于影视作品是司空见惯,于日常生活又少有人遇,但是这样一部电影在重新审视时却有着浓厚的入世意味,毕竟影片中的现实是真实存在的,断不会游离生活之外。影片就是用这样三个流浪者,一个简单的“人间喜剧”,藉以呼吁人性向善的皈依,或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