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兹与青鸟》:“握不住的她,放下也罢”,第7篇(3)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不少人初见《利兹与青鸟》会觉得画风不适,因为相较于《
吹响吧!上低音号
》,电影中的人物被“拉长”到正常比例——开头说的从“五头身”(想想灰原哀)到“七头身”,电影中线条更细、色彩更淡(饱和度下降)、画面更朦胧(我感觉刻意呈现出了一种水粉画的“浸染”感)。
《
吹响吧!上低音号
》作为番剧,是在努力营造少女们的可爱,主创们会让角色的眼睛更大更晶亮,会让角色的头上、脸上、头发上出现现实中难见的高光(其实现实中涂抹了足够多的油是可以出现这样的反光感)
,而且,角色的外型轮廓线会比较清晰(粗),与周遭进行“隔离”。
我记得在
《一个故事的99 种讲法》看过,这种人物的外型轮廓线称为“清线”——我是不知道科班是怎么称呼这种线条较粗的轮廓线——其早期使用极为成功的代表作肯定是《丁丁历险记》。
《丁丁历险记》的“清线”格外引人注目,同时,避免了各种“褶皱”的刻画。
而“丁丁”这个1929年就诞生的经典形象(故事),在很多方面都有值得后人思考、模仿、创新的地方。像美漫的线条感通常比较强,多少也是受到了《丁丁历险记》的影响。
《利兹与青鸟》作为面向大众的电影,想要吸引非动画粉丝的观众,要做的就是向大众审美靠拢。既然电影走的是“文艺风”,
人物塑造偏真实
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至于电影中的角色为何颈子过长,姑且认为这是少女与飞鸟有呼应关系——鸟儿的颈子都比较长,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