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花缭乱的视觉革命背后解读电影CG特效产业的前世今生(10)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2000年以后,随着行业整合,行业格局更加清晰。据统计,2009-2011年,以工业光魔为代表的第一梯队的特效公司拿到65%的特效制作订单。第二梯队的15-20家特效公司在一些大项目中往往起到部分支持作用,或者在一些小项目中起重要角色。他们可能更专注于某个领域,比如说演员筛选或者某些特定场景(例如爆炸场景)。而剩下的小制作公司,通常只有10人左右的小团队,往往专注于低制作、制作期较短的项目。
行业格局基本定型,很难有初创公司通过市场竞争进入第一梯队,主要原因有两点:1)第一梯队和一些大的工作室保持良好的关系;2)行业第一梯队的公司已形成良好口碑。
我们主要研究工业光魔成功发展阶段的推动力:
内因上,1)重视人才积累:工业光魔曾雇佣麻省理工大学学生组建电脑部,在电影中,经常邀请物理学、数学专家攻克难题。积极吸引人才也在后面的成果中得以体现,比如元老级创意总监丹尼斯·穆伦是特效界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人,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曾在工业光魔工作过4年,首席创意官约翰·诺尔发明了Photoshop软件。工业光魔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密切,并后来请到斯坦福教授、流体计算模拟领域的重要人物RonFedkiw便长期担任工业光魔技术顾问,拥有他所写的流体模拟软件PhysBam的使用权。2)卢卡斯对趋势的洞见和资源整合优势:1975年为了拍摄电影《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创建特效制作公司工业魔光,这在当时无疑很超前,很多电影公司为了节省开支连特效制作部门都取消了。
外因上,供给端:1)政府削弱垄断制片厂势力,独立电影工作室有了生存空间;基于独立放映商反垄断的抗议,美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派拉蒙法案,禁止好莱坞大公司垂直经营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要求其卖掉属下院线公司,使得全产业链的垄断地位被动摇。随着原来制片厂制度被抛弃,“好莱坞制片厂”变成了为独立制片商提供资金,器材和发行服务的公司,给予个人成立的电影公司以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卢卡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自己的独立电影公司。2)计算机行业理论发展和应用演进使得特效工作室应运而生;由60年代MIT的学生Sutherland,SteveRussell等使用CG技术制作HMD,游戏等并获得成功,70年代初CIC产出了特效制作的硬件和软件,学界成立CG实验室并发表突破性的技术发现,到苹果电脑的出现,一系列计算机的发展使得70年代特效动画工作室的技术能够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