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花缭乱的视觉革命背后解读电影CG特效产业的前世今生(8)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行业整合(20世纪90年代至今)——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控制困难
90年代后美国特效行业达到低谷,多家技术精良的公司倒闭,同时较多工作室被收购。特效公司倒闭的消息接二连三,曾为电影《返老还童》、《终结者2018》等片制作特效的AsylumVisualEffects特效公司及有17年历史的CafeFX都已倒闭。2012年9月,制作过《普罗米修斯》的FuelVFX进入破产程序。2012年10月,参与制作过《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等大片的数字领域(DigitalDomain)公司最后被中国的小马奔腾联合印度信实媒体公司收购。而大的特效公司如“工业光魔”(ILM)、“索尼图像工作室”(SonyPicturesImageworks)等也一直在裁员或进入被收购程序。
原因分析:
1)行业门槛降低:技术的进步使得特效行业门槛降低,行业竞争加剧。特效行业产品逐步专业化、商品化和同质化,边际改善成本变高,效益降低。由于主要的技术问题已经突破,基础的设计软件硬件成熟,特效不再是艺术品而更多是商品化的服务。创新在企业增长动力的环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少,电影愿意为从90分到95分的高端特效所支付的溢价也越来越低,成本控制成为重心,因此好莱坞特效公司虽然掌握最顶尖的技术,却难以吸引更多的项目。同时,特效行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以电影《地心引力》为例,前后共有530人参与了特效制作。所以,在行业技术门槛逐渐降低的趋势下,用工成本更低的中国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2)特效公司议价能力变弱:80年代后期里根政府放松了对垄断企业的管制,大制片厂集中度和对价格的控制恢复较高水平,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效公司进入市场,电影制作方对特效公司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3)成本控制难:固定定价机制中对人力预算控制能力有限,最终的花费有时会超预算:电影制作往往难以控制制作工期,在特效制作过程中,导演参与过少导致大量时间精力被浪费,而特效制作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工期延长将直接导致成本升高,使得特效制作工期的加长将直接导致入不敷出。同时,特效公司不参与影片最后的收入分成,这直接导致了影片虽然火爆,特效制作公司却出现亏损。特效公司龙头R&H在完成制作少年派后于2013年宣布破产。从2003~13年,美国有21家特效公司关闭或破产,与之相对的是全球票房前50的电影中,49个是特效电影(Seymour,2014)。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