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全文收藏)(10)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
深化“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依托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挖掘文化内涵,创新理念方法,引导市民在广泛参与中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利用“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优秀传统文化。提炼精选一批凸显北京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积极推进京郊乡村文化振兴,发掘和保护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村庄。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
(三)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规划建设,推动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聚合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多重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一)夯实非遗保护传承基础
完善非遗名录制度,继续完善传承人制度,对代表性传承人实施动态管理。加强非遗记录、研究工作,开展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征集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作品及相关实物。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养一批非遗骨干人才。推动建立规范化的非遗档案及数据库。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框架,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开展非遗分类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
(二)推进非遗活态传承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推进燕京八绝等传统工艺振兴与创新,认定一批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不断增强北京曲艺在当代的生命力。推动老字号非遗传承振兴与创新,激发老字号非遗传承发展新活力。拓展“非遗 ”融合范围,开展“非遗 旅游”“非遗 互联网”“非遗 金融”等合作,利用市场化手段和现代科技促进非遗保护。
(三)促进非遗展示传播
支持非遗展示中心、传承工作室等建设,持续拓展非遗展示空间。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 2022 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鼓励非遗保护机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开展非遗展示活动。完善京津冀非遗保护协同发展机制,在跨区域调查研究、传承发展、旅游体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举办好京津冀非遗联展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吸引符合条件的外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在京开展保护传承活动,择优享受本市相关政策。加强非遗在国内外的推广传播,探索与港澳台地区、国际友好城市间的非遗互动交流。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