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超越《大圣》来源于传统的固守和突破(4)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传统的哪吒形象和故事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演变和流传都处在父权炽盛时期,主流思想为官方儒家思想,强调变态的“孝顺”,上了孝子榜的人在父母去世时有类似的评价:“哀毁过礼,杖而后起。”虚伪地尊孔,实际以“过礼”乖离孔子主张的“守礼”。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父权是挡在自由之路上的巨大障碍,哪吒剔骨还父具有强烈的反抗父权、反抗社会压迫的意义。
当下社会已经发展、进步了,父权对人的局限不再是普遍、主要矛盾。这时人一方面向内要回答“我是谁”,突破天生的、遗传的因素带来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要向外在环境的局限性挑战,比如影片中点出的人们心中的成见。
现实生活里的“哪吒”可能是矮个子小孩,但想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既要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又要打破人们“个子矮不适合打篮球”的成见,最后通过努力练习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天生的条件中。《哪吒》中的哪吒争取的是现今社会人们向往的自由,它投注的视野更加广阔,从狭小的挣脱家庭束缚的主题走向了家庭以外的外在环境,如有形的群体环境、无形的命运、人们心中的思维定势等等,奔向了更高更大更远的自由。
从这个角度讲,李靖成为充满爱的严父、哪吒没有杀身还父自有其颠覆传统的当代意义所在。
自由追求未完成,但热血值得赞赏
传统哪吒剔骨后由师父太乙真人复活,借助了外力。魔童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把握住了成为自己的部分。但是他面对天劫时没有进行真正激烈的抗争,也没有独自抗天成功,反倒是全体龙族拔鳞铸成万鳞衣助敖丙完成了影片中壮怀激烈的一幕。由太乙真人和敖丙救回的魔童,并没有把掌握命运的口号变成现实。
浪漫主义的热血架子下面,哪吒完整的成长过程缺失,觉醒和和解来得太快。影片的编导和片中的哪吒一样,有理想有目标,具体如何一步步成长,进入自如表达的天堂却有些模糊,只好冀望于即刻成神,热血与低俗笑点齐飞——哪怕是这样,有热血终归值得观看。
□翠红(专栏作家)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