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没人说作家不能当网红(9)
2022-11-05 来源:旧番剧
正午:你的作品序列里还有一条线索很有意思,包括《风雨》、《破案:孔雀东南飞》、《宛城惊变》,一整个阴谋论——看网上的评论,还是迷惑了不少人。我觉得在你的整个作品中,“阴谋”都是很强烈的存在。
马伯庸:
从价值观上我是摒弃这个东西,但是我觉得它有一种美感,就是像模像样的,在背后一个黑手在操控整个局势,这种文学上的美妙。当然跟我是天蝎座也有关系吧,可能。也可能从小看间谍小说长大,对这方面有比较执着的热爱。
那三篇就是仿学术体的小说,嘲讽刘心武用的,用特别学术的范儿说一个特别荒唐的理论,很多索引派都这么干,逻辑不通,但只要你说得特别学术,组织的故事又特别好,就会让人信以为真。我当时就想一定要严肃,严肃得比这件事的荒谬更强烈,越煞有其事越好玩。
正午:其中的两篇得了《人民文学》散文奖?
马伯庸:
对。后来别人一说你这个是真事吗,我说我得的是人民文学奖,不是人民历史奖。
正午:评选过程是怎样的?
马伯庸:
我先写了一篇《破案:孔雀东南飞》,发在豆瓣,《人民文学》的一个编辑过来说,这个好,发一下,我一看《人民文学》,那就去吧。发完之后,编辑跟我转述读者反响特别强烈,可能《人民文学》的读者没见过这种的,觉得特别新鲜,他说要不你再写点吧,我就又写了两篇,就是《风雨》和《宛城惊变》,写完第三篇的时候我觉得行了,花招玩到这儿到极限了,再重复下去也没多大意义。
我的核心粉丝能够get到我在玩,扩展开了之后,好多人信以为真,可能他们看历史类的东西少,一下子被这个逻辑给忽悠懵了。这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学术腔并不会真正把外行人隔离开,它没有那么高深。
正午:早期的网络文学作家普遍有一种需要被确认的心态,进入纸质出版或媒体是一次确认,这些年官方或者正统文学包括学界也逐渐打开,接受网络文学。获得人民文学奖,给你带来了什么?
马伯庸:
我觉得是一种主流认同感吧,就是我的东西进入主流了。作家是需要这个认同的,但我没有感觉有多强烈,因为它没有改变我的创作的方向,也没有改变我的读者群,后来我也没跟传统文学圈有什么联系,只能是说挺高兴的一件事。我是严肃文学的读者,对文学还有敬畏之心,我知道自己写不了,严肃不起来,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吧。
正午:在你心目中,通俗和严肃的分界线在哪儿?
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