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走向何方?(6)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或者:
提起“成都宽窄巷子”,只要去过,绝对能从记忆中调取出“传统街边美食”六个字,伤心凉粉、麻辣兔头、龙抄手、钵钵鸡逐渐映入眼帘,不一样的「人间烟火」,不仅承载着城市记忆,同时也具备新的时代意义。
大意义的背后,实则更聚焦的“本地文化”,与此相等的,还有重庆解放碑、杭州湖滨步行街、南京夫子庙步行街等。
所以,景区表面是本地特色,文化展现,但其实,另一面是不同群体心理层的需求映射。
学前儿童多半以娱乐为主,在各种旅游胜地玩乐之间可以得到良好体验,青年人更追求时尚生活,体验民族风情、当地生活习性,会因为一种方式而选择城市。
成家立业的中年会因为“宁静、修身、愉悦感”等标签而选择一个景区,而老人更愿意从中古典文化中,找到当年的感觉。
由此来说,景区提高「复购」的本质,是从本源思维,挖掘出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并结合地域属性贴上标签,给现代人提供兴趣价值,并巧妙利用新场景带来感官刺激。

提升机会点在哪里


然而,这一切说来容易,改造却非常艰难。旅游行业40年,想要迭代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从短期角度看,在原有硬件设施不变情况下,有哪些软性方面可以拯救眼前,提高游客复购呢?我有是三处不同思考。
1)商家深层次利他思维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叫“风和太阳比谁能把一个人的外套先脱掉”。
两者开始,风使劲吹,结果那个人的衣服反而裹得更紧,太阳却暖暖的晒着大地,不一会,人热的自觉把衣服脱掉了。
所以,只要你把对方想要的东西,站在他的角度给足,而非强行追逐,那么,对方自然会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结合景区想想,是不是同样的道理?
前几天去北京周边景区,心想着自己转转,没有必要买套票,于是在团购平台购买被告知预约,去后发现并没有任何爆满或超负荷,并且,进入景区后大喇叭开始宣传路不好走,推荐做电动车。
这种景区,很典型旧思维。
觉得人本来就少,反正也只来一次,那么,索性一次就让他们尽可能多消费,诸多小商家也是能宰一次是一次;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最终造成无生意可做。
其实你想想看,都是北京周边,大家日常散步能去“此地方”大概率离的比较近。
所谓深层次利他思维,即做好本身应有的服务,让别人充分感受到在替他着想;那么,下次出来玩,游客自然会优先想起,某个地方不仅风景不错,商家服务意识也很强。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