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历史沿革(第十期)(8)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苏联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适合在乌克兰种植的玉米难以在西伯利亚的冰原生长。赫鲁晓夫却从不考虑这些,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导人为完成上面下达的不可能完成的种植玉米的硬性任务而不惜作假并掀起一股浮夸风。甚至一些国家机构人员从国外购进大“棒子”来谎报收成,愚弄上级领导,赫鲁晓夫对此也有所察觉。
(三)1958年1月他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者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中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怎么好,他们就找一些丰产田,根据丰产田求出平均数字。”然而他没有深入地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只是把浮夸风泛滥归罪于地方农业负责人的失职,因此继续不切实际地推行玉米种植运动。苏联大部分地区不具备美国“玉米带”那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这不仅无法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由于玉米的种植挤掉其他作物,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而以玉米秸秆作青贮饲料比苏联传统的青贮饲料三叶草、牧场草等成本高出两倍多。赫鲁晓夫的政策遭到现实的“无情打击”,“玉米热”因此冷却下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玉米热成了赫鲁晓夫的笑柄,人们给他起个外号叫“古古鲁沙”,俄文意为“玉米棒子”。
1963年赫鲁晓夫改革后期苏联粮食出现严重危机,导致苏联第一次不得不进口西方的粮食,究其原因与赫鲁晓夫迷信“美国式道路”、大力推广玉米种植不无关系。

波兰历史沿革(第十期)


(四)1955年苏共中央一月全会上他在《关于增加畜牧业产品生产》的报告中就极力鼓吹美国用扩大玉米种植来增加畜牧业的经验,这一年他派遣代表团去美国衣阿华州玉米带考察,被衣阿华的大农场主罗斯韦尔·加斯特游说去参观他的大农场。结果是这个衣阿华玉米商后来成了赫鲁晓夫的座上宾,不仅多次访问苏联,还卖4500吨玉米种子给苏联。赫鲁晓夫1959年轰动世界的美国之行中去戴维营与艾森豪威尔见面之前,特别去衣阿华州加斯特的大农场做客并讨论玉米种植问题,加斯特和赫鲁晓夫手拿玉米棒子的电影镜头和照片一时间传遍美国。但是强力推行玉米种植的结果是:玉米并不适合在苏联推广,产量不高,其经济效益比其他饲料作物要差。而且扩大的玉米种植挤掉冬小麦种植的面积,影响谷物的增产,这导致他的畜牧业发展计划严重受挫。其标志性事件是梁赞州的党委书记为了迎合他的畜牧业要赶超美国的壮志而虚报指标,为此梁赞州所有的牲畜都送去屠宰,并且在全国采购肉来完成任务,还是远远完不成指标。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