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历史沿革(第十期)(10)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当时的小道消息说雅鲁泽尔斯基在平息事件时由于态度暧昧而“被软禁起来”。后来“团结工会”却指控他向军队“下达开枪的命令”。十二月流血事件激化波党领导层的内部矛盾,坚持使用武力的哥穆尔卡被迫离开政治舞台,中央政治局发生重大的人事变动。新任的党中央第一书记盖莱克摈弃哥穆尔卡的做法,主张用政治手段解决与工人群众的矛盾。此时雅鲁泽尔斯基在党内和军内的地位继续上升,开始进入波党政治局。盖莱克提升他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70年)、政治局委员(1975年)。同时在1973年雅鲁泽尔斯基又晋升为波军中唯一的一位大将,他在波兰军队中的权势和地位在盖莱克执政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
(三)70年代后半期盖莱克推行的“建设第二个波兰”的内外政策受挫,有限度的向西方开放、增加社会福利以缓和社会矛盾、增强波兰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地位的愿望落空,社会上出现有组织的政治反对派——保卫工人委员会,党内也逐渐出现反对盖莱克的呼声和派别。1980年夏团结工会在群众大罢工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党内派系斗争随之加剧,盖莱克失去控制局势的能力。在雅鲁泽尔斯基的支持下卡尼亚取代盖莱克出任波党第一书记,此后不久雅鲁泽尔斯基于1981年2月11日又兼任总理,肩负起领导政府的重任,形成卡尼亚-雅鲁泽尔斯基联手执政的局面。但为时不久卡尼亚迫于内外压力,1981年10月18日将波党第一书记职务让位给雅鲁泽尔斯基,雅鲁泽尔斯基开始集党中央第一书记、政府总理、国防部长党政军三权于一身。团结工会自成立之日起向波党展开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不断地动摇波兰的社会主义大厦,是用政治手段还是用武力来解决团结工会制造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始终是波兰领导层反复斟酌和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波苏矛盾的症结。
1981年7月波党举行第九次代表大会,以卡尼亚和雅鲁泽尔斯基为代表的党内温和派的主张占了上风,确定“协商、和解和社会主义革新”路线,对此党内强硬派不满,苏联更为怀疑并向波兰施加强大的压力,一再要求波兰实行军管。苏联领导人直接插手波兰党内派系斗争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波党“九大”前夕的1981年6月苏共中央致信波党中央,点名批评卡尼亚和雅鲁泽尔斯基在敌人面前缺乏原则性,指责他们口头说斗争,实际无行动。这封信是苏共对卡尼亚投下的一张不信任票,在它的鼓舞下波党内亲苏的强硬派在波党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上发起对卡尼亚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