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在我心里,7月是温暖的。”(3)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杜富国平静地对我们说:“危险大家都是知道的,踏进雷场的那一天,我们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面对随时而来的危险,杜富国身边的一个战友萌生了写日记的想法。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日记,他想也许自己哪一天真的牺牲了,他的父母看到这些日记时,肯定会更理解自己。不过,写了一段时间日记,这个战友就不再写了。杜富国问战友为什么,战友说,他担心父母看到自己的这些话,会更加伤心……
扫雷的那段日子,杜富国感觉很充实。他说,大家干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个人多干,哪一个人少干,更没有斤斤计较。每次都是党员干部带头干,干完了大家一起休息。3年多的时间,杜富国累计进出雷场1000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杜富国说:“这个数字只是我们队里的平均数。”
“因为每天往雷场背弹药,许多战友都喊腰痛,但即便背上贴满膏药,也没有一个战友拖后腿。只是……”杜富国笑了,“只是膏药成了扫雷队最紧俏的东西。教导员腿上因为骨折还打了钢钉,但他每次进雷场还要坚持背1箱弹药。”
说完,他用胳膊搔了一下身上,那是身上的疤痕又在痒了。
背弹药进雷场,队长龙泉每次总是第一个。队长的身材不高,两箱弹药摞在他的后背上,还高出头部一大截。杜富国喜欢跟队长开玩笑,看见队长走在前面,他就故意挑战队长:“队长,我来追你了。”队长这时总会笑着说:“好!”
扫雷队所有的人都有一股拼搏的劲,看到你扛3箱,我也扛3箱,战士们你赶我追,每个人都是挑战极限的勇士。杜富国亲眼看到,自己的班长刘贵涛背着5箱弹药,总重量200多斤,一步一步挪动了100多米。在生死雷场,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艾岩本是扫雷大队保障分队的战士,因为人手紧缺,他被分到了杜富国的扫雷班。最开始的时候,杜富国只是让他站在旁边观察和学习,在通过模拟扫雷的考试后,才让他给自己打下手,每当遇到险情,总是让他靠后……
杜富国懂得,他们是在一片洒满热血的英雄之地,又发起了一次新的冲锋
在战位上,杜富国常常微笑着。
那是一个晴天,老山的雾又薄又轻,杜富国和扫雷队的战士们沿着羊肠山路登顶主峰,松树、柏树都安静地伫立在白雾中,那么美丽。可杜富国想,就在这老山柔嫩的肌肤里,还埋着数不清的地雷。
参观完老山主峰,再回到老山脚下的雷场,杜富国时常会望向那耸入云端的老山主峰,因为那天他见到了一个同乡——张大权烈士的雕像。雕像身披戎装手握钢枪,坚毅的目光凝视远方,屹立在主峰之上。张大权和他一样出生于贵州一个普通家庭,他牺牲的时候正和自己年龄相仿。驻足在烈士的雕像前,杜富国想到了英雄,想到了牺牲,想到了自己进入雷场时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