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在我心里,7月是温暖的。”(4)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每年清明节前后,扫雷队都会组织战士去烈士陵园扫墓。麻栗坡烈士陵园埋葬的900多名烈士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最大的35岁,有一部分战士入伍才3个月就牺牲在了战场上。
为烈士扫墓,队里有一项特殊的纪律:不能大声喧哗。战士们为每一块墓碑清除杂草,插上鲜花,一切活动没有语言,只有动作。集合的时候也不能吹哨集合,而是要挨个用手势通知。
敬畏英雄,是所有扫雷战士上的最生动的一课。杜富国懂得,他们是在一片洒满热血的英雄之地,又发起了一次新的冲锋。
2018年,扫雷队来到坝子雷场时,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双腿残缺的老人每天拄着拐跟在他们身后。有时候,他站在山坡上远远地望着,有时候坐在雷场附近观察。原来这位大爷叫盘金良,雷场中有一块地是他家承包的。说起地雷,盘金良既恨又怕。就在自家地里,他被炸了两次,两条腿都被炸断了。而第二次被炸是在2016年,那时候扫雷队已经在扫雷了,可是这位无辜的老人又被炸断了一条腿。杜富国了解情况后,心头像被重锤敲击,后背都隐隐作痛。杜富国的家乡贵州山多地少,人们常说那里是“地无三里平”,所以他从小就懂得土地的宝贵,更能理解盘大爷对土地的感情。他们马上请示了上级,派了个先遣分队,要先帮他家承包的地扫雷。盘金良知道后高兴得不行,把自家的三只土鸡宰了,炖好送到雷场,硬要给扫雷的官兵们吃。
麻栗坡是一片经历过战争洗礼的红色土地,军队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十分深厚,有几个细节深深刻在杜富国的心里。当地的一道名菜“军民鱼水情”——用肉罐头同芭蕉花一起煮,味道鲜美。坐在开往雷场的军车上,尘土飞扬的道路两旁,杜富国经常看到有小学生列队向军车挥手敬礼。
人就像一棵树,只要不把树的根挖掉,哪怕把它的枝叶撸光,它还要发芽
杜富国还记得,刚刚从医院醒来的时候,守护在一旁的战友和家人想向他隐瞒伤情,安慰他说,他的双手和眼睛只是缠上了厚厚的纱布,过两天纱布拆了就好了。但杜富国心里知道,他的两只胳膊已经短了一截,眼睛也许再也看不见了。
从进入雷场的那一天开始,杜富国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部队有领导来安慰杜富国,杜富国反过来微笑着劝慰领导:“没事,我能挺得住。”
听说杜富国受伤了,雷场附近的乡亲们也来看望他。他们专程从300多公里外的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经过近7个小时的颠簸,带着草药、土鸡蛋、野芭蕉,赶到医院看望他。
那时,杜富国刚刚受伤,肉体的痛苦尚未完全渗透到灵魂中去。这段时间或长或短,就像野芭蕉终究会由绿转黄,从外到里熟透。真正艰难的不是他无法接受自己的现状,而是在后期的康复训练中坚持下来。不过,苦难让软弱者更加软弱,让坚强者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