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3)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澎湃新闻:这几位学者讲的内卷似乎和今天我们谈内卷的语境很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项飙:这两位学者谈的内卷和今天讲的内卷在主观感觉上都是在讲“没有突破,走进死胡同”,但是它的运行机制是很不一样的。从格尔茨、黄宗智、 Mark Elvin来看,内卷一个很重要的意思是缺乏经济意义上的竞争。因为它的目标是为了家庭生存机会的最大化,然后就是要多养孩子,要解释的是为什么没有工业化,没有资本主义。在人类学里面,内卷是解释为什么这个社会运行没有出现一个大的突破,没有从一个量的积累变成一个质的突破,特别没有从一个农耕社会转化为一个资本主义经济。这跟我们今天讲的内卷是相反的。现在大家讲的内卷是指竞争的白热化。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今天我们讲的内卷到底是怎么回事?内卷这个词还是很直观的,它显然反映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澎湃新闻:中国社科院的杨可研究员有一篇论文叫《母职的经纪人化》,就是讲这个妈妈慢慢变成了孩子的经纪人。她也提到母职的内卷化,就是妈妈会在一个孩子身上越做越多。我当时还不理解,去年我也做了母亲,我就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可以做的事情真的是无穷无尽,越做越多越做越多,比如说我比另外一个妈妈要花的时间更多,给孩子时间表排得密密麻麻,给他护理抹油,脸上抹的跟身上抹的不一样,身上抹的跟屁股上抹的又不一样,总之就是特别精细。这种内卷你觉得它有意义吗? 还有一个就是在母职上用这个词儿是否可以?我的意思是现在内卷这个词已经非常的泛化,它也更多的是一个贬义,是一种吐槽,对社会的吐槽,从我这个例子上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讲,就是说大家现在的用法的主要错误在哪儿,或者是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用这个词儿,有没有这种分界或是澄清?
项飙:用词是个社会现象,如果大家觉得内卷这个词表达了他们的焦虑,应该是我们(学者)认真听大家的,然后去分析,不是说告诉你们不能用这个词。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工作是帮助大家去界定内卷究竟是什么,跟历史上的用法有什么不一样。
你说的母职内卷,大概是两点。一个当然是投入的不断增加,无限的增加;第二个是走进死胡同的意思,走进死胡同就是说不知道哪里是终结,然后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意义,这个究竟能够带来什么产出,但是又觉得停不下来。
这个死胡同是自己循环的一个死胡同,跳不出来了,是走进一个死循环,这可能是内卷里一个“死循环”的意思,它是个很消耗精力的死循环。在中国语境下面,你为什么会走进这么一个高度耗能的死胡同和死循环的?当然是来自于这个群体压力,因为是别的母亲都在那里那么做,这是来自一个群体压力,所以这里就带着有一种有意的或者是无意识的竞争或者攀比在里面,这可能是一个背景和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