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者与“拾垃圾者”狄更斯(4)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发明圣诞节的人》,莱斯·斯坦迪福德 著,张传根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4月版。讲的是1843年狄更斯在人生低谷中写出《圣诞颂歌》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帮他重塑了公众形象,还深刻地改变了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地位和庆祝方式。
历史书写:找到救赎社会的力量
文学创作要引发读者的深度情感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作家的天才必须与他所处时代的传统相融合。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狄更斯融会贯通了拿破仑兴亡时代(即英勇的过去)和英帝国主义时代(即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之间的英国传统,既表达了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品味,同时又深深扎根于古老的英国传统之中。从艺术上看,狄更斯继承了英国传统精神中的幽默和道德哲学;从主题上看,狄更斯的小说有着深邃的历史意识。
狄更斯受现实生活的感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历史。他的早期作品表现了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崇仰,在《烹弗莱师傅的大钟》中,“过去”的观念、伦敦的历史事件与狄更斯逝去的童年交织在一起,在探寻伦敦历史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的过去,将过去的情感与已逝的岁月结合起来。在《马丁·朱述尔维特》中,狄更斯把小说的场景设置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的威尔特郡,将威尔特郡在历史上被奴役,被剥削和被驱逐的痛苦经历与英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坟墓”联系起来,充溢着对英国人民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对狄更斯而言,这种历史意识表现了对历史传统的留恋,通过了解历史来找到救赎自己和社会的力量。
狄更斯是有着强烈时代意识的作家,但他也创作了两部历史小说。《巴纳比·拉奇》(1841)以1780年发生在伦敦的宗教冲突——“戈登暴乱”作为历史背景,对历史的道德作了评判。小说中最主要的人物是一个乡下愚民,暴民们控制伦敦整整三天,任意纵火抢劫,狄更斯对暴民的狂热行为表现出深深的恐惧,将暴民的激烈骚乱视为纯粹犯罪行为的大爆发,这种犯罪行为由宗教的疯狂和贪婪所引发,最终燃成熊熊大火。他将暴民的狂热行为归咎于野蛮而残忍的刑法以及公共当局对教育的忽视,认为这比犯罪更为严重。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书写的是“突发暴力”的历史,把起义描写成“盲目群众”的狂妄行为,它的自发性后果必然会造成浩劫并以失败告终,旨在通过再现这段被人遗忘的历史来表达自己对待革命的态度,即人民起义是盲目的,用革命手段来解决社会矛盾是行不通的。
狄更斯的第二部历史小说《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作为历史背景。18世纪末在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他通过历史叙事来表达对国内革命战争爆发的恐惧,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法国贵族阶级独享特权为自己挖掘了坟墓,“厄弗里蒙底侯爵大人悠闲地躺在床上,由四个穿制服的仆人侍候着喝巧克力;无数农民在外面忍饥挨饿的时候,树林中某个地方一棵树正在生长,这棵树不久就会被锯成木板,做成断头台的台子”。整部小说都为“断头台”意象所主宰:囚车轰隆隆驶来驶去,血淋淋的利斧,头颅滚进筐子里。他甚至错误地预言,维多利亚中期必将爆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