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青丘山,九尾狐的起源,如何从瑞兽变成妖邪
2023-07-08 来源:旧番剧
前言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今传本是经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校刊整理的。共18卷,包括《山经》、《海经》、《大荒经》、《海内经》。关于该书的作者已不可考,旧传是禹、益所作。
它所记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范围很广,包含了古代山川、地理、历史、民族、物产、医药、祭祀、巫术、动物、植物、矿产等诸多方面。书中记载和保存了大量的神话和古代传说,具有很高的文化史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和上古的姓氏、部族,以及考察上古人的宇宙观、自然观和对社会历史的认识,都有重要意义。
原文记载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之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案,食之不疥。”
翻译
距离基山东面三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大山叫作青丘山。这座山也是分阴阳两面。朝太阳的方向,也是出产很多是玉石,背阴面出产一种青色颜料矿物。山上生活着一种野兽,长得像狐狸,但是有九条尾巴。这种狐狸的叫声就像婴儿啼哭一样,而且会吃人。人也可以吃它的肉。它的肉可以作为药物使用,能够治疗上火,热气;同时还能够增强抵抗热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