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安三万里》回望盛唐:世人皆想去长安,包容自由成气象|专访(6)
2023-07-21 来源:旧番剧
界面文化:在唐代,诗歌是怎么流传的?为什么李白在扬州写的诗几年就闻名全国,高适隐居老家所作诗歌也能广为流传?
辛晓娟:民间流传的诗歌很多是配乐演唱,很像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通过舞女或者商人群体的传播,诗更广泛地为人所知。有一个典故叫“旗亭画壁”,记载于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里,说的是开元年间,王昌龄、王之涣和高适三个诗人,在没有特别出名的时候跑到一个酒楼里,正好当时有梨园子弟来聚会,乐伶上台表演,三个诗人私下商定,谁的诗编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乐伶们最开始唱了王昌龄和高适的,王之涣其时已经成名已久,他有些急了,说“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并指着一位气质出众的乐伶说她一定会唱我的诗,果然如此,王之涣于是揶揄王昌龄和高适说,“田舍奴!我岂妄哉?”
黄鹤楼
有些诗还会被写在手工制品上,唐代的一些瓷枕、瓷器上是有诗的。工匠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他们把熟背的歌词写下来,有时候会写错几个字。陈尚君先生在整理《全唐诗补编》的时候,便在瓷器上整理出了很多不被《全唐诗》收录的作品。
唐人题诗可以题在题诗板上,也可以直接题在墙上、柱子上。很多人到驿站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前边哪些人来过、题过哪些诗。白居易每到一个驿站都会绕着墙看有没有元稹题的诗:“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蓝桥驿见元九诗》),找到了便会到处传播。
一般来说,黄鹤楼、岳阳楼等名楼或著名寺庙里也设有题诗板,题诗后有人抄写下来,记载流传。当时大家很关注像李白这样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有些题在楼上,有些题在墙壁上,好事者会走去看,抄了之后到处传播李白又写新诗了,这些都是很常见的。
界面文化:电影中有乐女在玉真公主的宴席上表演了李白的《采莲曲》,并对高适说这是从扬州传过来的曲子。诗词从民间酒肆场合传播至皇家场所的这类情况常见吗?
辛晓娟:地方诗歌传到中央,在唐代是很常见的,一般会有几种渠道。一种是官方渠道,地方政府专门向中央敬献民间流传的诗歌。比如《凉州词》是西北少数民族风调的调子,西北地方长官觉得好听,把它整理拿来贡献到京城。歌谣反馈给中央不仅是供官员享乐,也被认为可以观风俗和体察民情。反过来,宫廷和中央的音乐也会流传到寻常百姓家。唐代宫廷音乐很发达,有专门的作词人,翰林学士、翰林供奉等职位的部分职责就是为宫廷音乐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