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安三万里》回望盛唐:世人皆想去长安,包容自由成气象|专访(5)
2023-07-21 来源:旧番剧
现在最通行的古代文学史教材里有句话,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盛唐人是什么样的?如果只能选一个,那就是李白的样子,他身上那种对生活、生命、人世间无穷无尽的热爱就是所谓的盛唐气象。
所谓盛唐气象,就是时代容得下所有人
界面文化:电影中的李白希望得到赏识,拿美文去拜会官员。在唐朝,诗才和政治人才选拔是否有密切的关系?诗人因文笔好而得到仕途赏识的机会多吗?
辛晓娟:在唐代,一个人的才华能否获得政治赏识是很复杂的。拿科举来说,虽然用诗取仕,但是考的题都是五言排律,如果一个人歌行体写特别好,去考试就不一定能考上。把唐代状元的卷子拿出来看,其实没有几首特别好的诗,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高适和李白的诗和应试的要求并不那么一致,所以诗才高不一定科举就顺利。
考生在正式考试前可以行卷,把代表作裱得漂漂亮亮的,拿到长安城里边给官员和社会名流看。唐代考试的卷子不糊名,考官看到一个人有好几个大官员举荐,这位考生就更可能高中。除此之外,主考官还会设法调查考生的生活风评,最后的结果是很综合性的考量。
《唐才子传》中提到,晚唐诗人杜牧在年轻时就名气很高了,科举考官组织考试的时候请了一批名流大家,想听听他们对这届考生有什么看法,太学博士吴武陵——相当于今天顶级学府老教授——推荐杜牧,并当场背了杜牧23岁写下的名篇《阿房宫赋》。背完之后对考官说,你看这个人才华怎么样,够不够状元?那考官说,确实是大才子,但您说晚了,状元已经有人了。后来一直问到第五名才问出名额,所以那一年,26岁的杜牧以第五名登第。
李白在当时自诩有大才,不愿参加科举。他的家世也一直是个谜团,目前学界比较多的看法是他是李唐王朝的宗室之后,但祖上政治斗争站错队,为了避祸才跑到西域去躲着。他大概率是因为政治原因而不能走正经科举的道路,干脆把名气搞得很大,直接让皇帝看到自己。事实上,李白也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提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