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背后,透析者如何活着,一场生命保卫战(12)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张凌喜欢孙河的灵活变通,它没有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这让它有时候像是一叶诺亚方舟。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很多大医院暂停了慢性病病人的治疗。一些住在德胜门和亦庄的尿毒症病人也被介绍到孙河来透析。采访这天,张凌请苏凤全帮忙在医院安排一张病床。一个病人正在透析室里透析。几个月前,他因为肺部感染进了中日友好医院的ICU,上了人工肺(ECOM),在ICU一待就是80天。命保住了,但是肾衰竭了,透析不可避免。在中日友好医院,透析室已经超级饱和,没办法再接待他,只能用CRRT床旁透析机,一开机就是3000块钱。张凌就想到了孙河。她和苏凤全说,才52岁,很年轻,今年的医保费用都花完了,大家得帮帮他。
孙河也改变了张凌。过去,她总在三甲医院接触疑难危重病人,孙河让她有了全面观察基层医疗机构的机会。这促使她将这些年对慢性肾脏病人人生的定位,不断从健康的“下游”往“上游”挪。
《柳叶刀》的研究显示,2017年,慢性肾脏病在全球导致了120万人死亡,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200万(最好情况)至400万例(最坏情况)。在133种疾病中,CKD是第12大致死原因。其实,早期的慢性肾脏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管理,能够大大延缓疾病的进程。张凌有一个患者4岁时因为创伤感染损伤了肾脏,但一直积极治疗,婚姻幸福,还创作了不少剧本,现在48岁了,才准备开始透析。医生们有句话:“跳动的心脏,呼吸的肺脏,沉默的肾脏。”慢性肾脏病的一个难点是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或很少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患者就诊率低,往往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黄宇 摄)
2018年9月,吕玉洁跟着张凌学习时,在中日友好医院肾脏病重症监护病区(KICU)接触到一位孙河辖区居民。这位44岁的女病人6年前多次体检发现蛋白尿,但从未引起重视,最终因“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贫血,高血压”急诊住院治疗。张凌提议吕玉洁在孙河社区体检系统进行数据筛查。吕玉洁发现,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共有7683人体检,其中发现蛋白尿和(或)血肌酐升高的人数有910人,高达11.84%。接下来,医生们随机对100位居民电话追访,竟然有46%的人群不知晓蛋白尿的结果,仅有13%的人知晓异常结果并坚持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