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化、反觉醒运动和西方身份政治危机——从JK罗琳说起(4)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尤其是特朗普任期内美国政治分歧的极化、社交媒体的放大、保守意见的反弹,这些词汇的话语意涵展示出极强的模糊性和矛盾性,甚至发展成了道德立场的扭转。“取消文化”不再仅仅是指利用舆论压力公开问责、对某一类言论表达反抗和抵制的做法,而被批评者赋予“失控的社交媒体暴民通过网络暴力恐吓、伤害不同意见的人,从而形成言论审查的氛围”的含义。“觉醒”也明显地遭到众多攻击,这个倡导社会意识进步、号召团结和斗争的口号,被保守派人士当做是一个具有讽刺羞辱性的词汇,往往指虚伪的、表演性的政治正确,于是反觉醒运动(Anti-wokeness)拉开序幕。在西方语境下,“觉醒人士”甚至与中文的“白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语言发展、挪用和语义流转的过程,正表现了话语、文化和权力是如何始终保持紧密的动态关系。觉醒话语正是政治文化战争中话语武器化的绝佳代表,它已经被提炼成一种意识形态的总和,更成为文化战争中,话语之役各方擦枪走火抢夺的阵地。《纽约时报》评论文章《觉醒之战》(The War on ‘Wokeness’)就指出了政治语言的强大威力。“语言描述宗教信仰、国家信条和战争口号。语言为我们下定义,决定描述人和事物的方式是进步的,还是保守的。语言可以推进自由和平等,也可以导致社会倒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为语言,为谁可以定义它、控制它,为为何讲述、为谁讲述而斗争。”
从觉醒到反觉醒——文化战争中的价值分歧与党派之争
罗琳是“觉醒”的受害者吗?实际上,因其鲜明活跃的政治态度,对英国脱欧中的种族主义批判、女性主义等其他相对进步的政治立场,很多人认为罗琳本人就是觉醒人士。英国记者和节目主持人Piers Morgan尽管在以前和罗琳有过小摩擦,但在《独立报》的采访中表示了对罗琳的支持,认为她是“你所能遇到的最觉醒的人”。然而,当罗琳陷入恐跨混战之后,许多持有进步观念的人与她割席,而保守人士则利用她受到的攻击,颇有落井下石意味地认为这是“觉醒的失败”。几乎每一篇批评觉醒主义的文章里,罗琳在跨性别上的“觉醒翻车问题”都是无法绕开的典型案例。
罗琳的争议折射出觉醒运动目前阶段的现实处境:虽然与之相关的社会互动没有唯一且正式的权威组织,其语义含义如此流动模糊,但取消文化、觉醒运动的含义和态度有明显的群体和党派差异,代表了西方政治不同群体间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冲突,而这些矛盾就交织在对“觉醒”的观点上。不论使用者意在褒扬或者贬低,在公共讨论中,使用者对觉醒和取消的话语意涵的选择,自然也变成了一个文化和政治区分的过程:即辨别出相对的敌友关系。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