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文化、反觉醒运动和西方身份政治危机——从JK罗琳说起(9)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此外,多起推倒、移除历史人物雕塑的事件,以及电影《乱世佳人》一度遭遇下架(随后,流媒体平台HBO对电影附加上历史背景说明和警示后重新上架),标志着文化领域里“觉醒的标准”在重新衡量历史人物、文学经典等。相关的争论也就此成为了文化战争的硝烟弥漫处。一方面,颠覆和挑战正在发生,欧洲中产白人男性为主导的经典历史迎来了女性主义、非裔视角等,解构主义或后解构的理念几乎要“修正、重写历史”。固守的保卫者为了延续旧有的道德价值,与主张推陈出新、进行颠覆的变革者之间吵得不可开交。在这一层冲突之上,重视经济基础的批评者甚至认为这个话题根本不值得吵架,他们认为文化决定论耽误了真正的革命:目前的觉醒运动过于强调文化领域的“清洗”和“取消”,转移了资本主义真正的矛盾,麻痹了革命的有效动力,从而阻止了真正进步的斗争。
围绕觉醒和取消文化复杂纠葛的抵牾对抗,向我们展示出了西方政治思潮中的各类冲突。在反觉醒运动的队伍中,更激进一点的 “觉醒人士”甚至和反对觉醒的保守人士肩并肩——毕竟取消文化成为特朗普和奥巴马难得地“达成一致共识”、共同批评过的唯一话题。限于篇幅,围绕觉醒和取消的其他冲突,例如福音派宗教背景和觉醒的宗教化批评等,暂不介绍。但毫无疑问,美国社会应该如何“科学地、整体地、本质地甚至优雅地革命”之争论还将要继续。在实现更平等更自由的社会之前,身份政治仍需要回答并梳理是“谁的平等、谁的自由”的问题。
粉丝背叛还是小群体霸凌?关于罗琳事件中文的误解
对于围观这一场争论的我们而言,罗琳事件的确给部分中文社交媒体的网民带来莫名其妙的“离谱感”。表面看去,作为“正主”的原著作者被粉丝除名、一个著名的女性主义者被另一群女性主义者攻击,很容易营造成具有狗血娱乐剧情的闹剧。但这并不是一个关于粉丝背叛正主或小群体霸凌的故事。饭圈的思维框架的套用有些牛头不对马嘴,“女拳锤死女权”的性别污名是一种最为肤浅的理解,但这的确是中文互联网议事的常见框架。
罗琳与“觉醒”有着复杂的矛盾关系,但是在“取消文化”这个问题上,她并没有被完全取消。事实是,作为一个作家,罗琳并没有被禁止写作,她的书仍在出版,并且,她的书卖得更好了。2020年7月《卫报》的报道表示,尽管在跨性别的问题上,罗琳激起了许多争议,但这丝毫没有减损《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受欢迎程度。疫情期间,出版《哈利·波特》的出版社儿童部门的营业额增长了27%,达到1870万英镑。虽然出版社并未透露其中《哈利·波特》贡献的增长究竟是多少,但该出版社的首席执行官对《卫报》表示,罗琳的书是当之无愧的畅销书。美国保守派杂志《国民评论》(National Review,该杂志曾被认为是美国保守派的《圣经》)认真地梳理了罗琳因为跨性别言论而收到的支持和感谢,其中有跨性别人士、女权主义者、研究人员等。虽然她遭受了威胁和反对,但故事的另一部分也应该被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