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家黄翔鹏和他的学术人生(12)

2023-12-21 来源:旧番剧
1989年,他承担了“中国乐律学史”的研究项目,课题组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具体体现了他“开门办所”的方针。有关《中国音乐年鉴》栏目的学科综述稿的写法,他多次转述杨先生的教导:要经常把别人发表的一类文章综述成文,一可以了解某一学科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二可以检验自己概括学术成果的能力。今年,《中国音乐年鉴》将排成长长的十卷,他培养、训练出一大批具有学术概括能力的年轻学者,也为后人留下较为翔实可资参照的“史料”,这或许是可以告慰于首任主编的。
九、他把培养音乐学人才作为自己事业的重要部分看待,成为后学敬仰的一代宗师。他强调,中国传统的师道,做学问就是做人。他的榜样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们学术品格的塑造。
自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教师之任起,他就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培养后学。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他先后担任了数届不同学科的硕士、博士生研究生的导师,并在各种学术活动中,开设专题讲座,使听者如沐清泉,获益良多。他的讲课,融经铸史,宏纲细目,话语笃实,神态温厚,其间常常击掌为节,韵谱唱曲,激情满堂。他对学生因材施教,毫无保留,为了使中国音乐学代有薪传,常常把自己琢磨经年的研究课题手把手地交给学生去做,使学生们都站到了新的学术起点上。学生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凝结着他的心得与心血。他告诫学生,不要肆其一得,忽忽成章,没溺于浅见小闻,要甘于寂寞,经得住长年坐冷板凳。平常话语中,透着他的大气与胸襟。
为师之道,言传莫如身教。他书柜中放着一套线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五函二十五册,每册百元,共计2500元。对于普通收入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这数字令人生畏。学生从琉璃厂“中国书店”看到后,如数禀报。先生执着,即刻要买,学生出于好意,几次三番想砍低书价。书商重利,持价不让。他对学生多次讨价还价拖延时间甚为恼火,急切中说了一语:“我是在买命呀!”学生语塞,泪水盈眶——想必,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贫困与富有!不以物役,不以势屈,埋首学术,不计其余,执着地追求着真理,并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递后学。一部学术史,就是一代一代学者为探求真知而献身的历史。
他有一个温暖的家,也是学生们最愿意去的地方。家里具有的那种特殊氛围,是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温暖的“场”。这里的聚谈都是亲切的,这里的批评都是善意的,这里的探讨都是舒畅的。他身体不好,所以学生上课常常在家里,甚至学生们的学位论文也常常就是在这套房间中写出的。到了作论文的关键时刻,他不放心,干脆把学生留在家中,同吃同住,耳提面命。更有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学者慕名前来请教,他从来都是热诚相待,上海的王小盾、湖北的王庆沅、福建的吴世忠、四川的李成渝、山西的陈克秀、吉林的李来璋,甚至那些十几岁的娃娃,他也十分认真地与他们交流。每一个作学生的渴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传道、授业、解惑,每一个年轻人渴望从长者那里得到的——明德、交心、鼓励,都会从他那里品尝到。师生谊、忘年交,将成为每个与他过从的学生的生涯中最动人、最难忘的一章。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