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奥秘”(3)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债务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深陷债务危机,他偿还兄长去世后留下的债务,负起寡嫂及其子女的抚养重任,为医治第一任妻子玛利亚的肺病,不得不频频举债,玛利亚去世后,还要无限期地供养继子的生活所需。凡此种种,令陀氏本就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几近崩溃。
他在给出版商亚历山大·克拉耶夫斯基的信中谈到自己的困境:“我像拉奥孔与蛇缠斗一样和我的债主们周旋。”“预支稿酬”是作家应对财务危机的主要办法,这种先拿钱后付货的交易方式迫使陀氏不得不“贱卖”作品,忍受出版商的苛酷盘剥,乃至更加剧了“钱荒”,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债务的枷锁愈箍愈紧,作家深陷泥淖,难以自拔。同时,为了在仓促的交稿期限内凑足印张,他无暇精心构思和推敲词句,有的作品难免文字啰唆、冗长,情节重复、拖沓,人物塑造潦草、粗疏。尽管总体上保持了一定水准,但作家疲于奔命、心力交瘁的状态还是严重影响了小说创作的质量。显然,这样的结果与他的才华和志向背道而驰。
疾病
身心承受的沉重压力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经,他患上了严重的癫痫病。据安德里亚斯·古斯堡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述:“从1861年起,他开始对自己的癫痫发作病史定期进行记录,并按发作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种。在他去世前二十年里,按照这份记录,他一共发作过一百零二次。根据其他资料计算,数量比这个还要多二十多次。每次癫痫发作的间隔短则半天,长则半年,平均算下来大约是每月一次。每次癫痫发作都是在长时间的疲劳和抑郁状态之后,并且通常都有固定的先兆,即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所说的‘无法描述的狂喜’,不过,持续时间仅有短短几秒钟。”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痴》中借梅诗金公爵之口,详细描绘了这种源自本人的真实感受,“那一刻,我感觉和自己,和整个世界都达成了和谐。这种感觉是如此强烈和甜蜜,为这短短几分钟的极乐,我甘愿付出十年甚至整个生命”。“癫痫发作”对陀氏而言,是一把利与弊均极酷烈锐利的“双刃剑”,这种将疾病的巅峰体验和神秘感知充分文学化的处理方式,增强了陀氏小说的感性色彩和心理描写的深度。这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专属”标签,他人无从模仿。
赌瘾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待金钱和财产的态度非常矛盾,他家无恒产且不善理财,却不拒奢华,挥金如土,几乎对所有人——从亲朋好友到街边偶遇的乞丐,一概有求必应,慷慨解囊。他拒绝继承父亲的庄园遗产,却为争取姨母的遗产与兄弟打官司。他为避债远赴欧洲,抱着大赢一把以还清欠债的妄想流连赌场,却一再失手,难以为继,陷入当无可当,甚至筹措不到回国路费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