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醒者何以成为“失败者”?一位大学教授十多年的思想考古(5)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尴尬之后,孟泽依然如故。他用饱满的生命和率真的性情,读书,教授学生,并与不少学生结下亦师亦友的情谊。只要他发现好的读书种子,“臭味相投”,他会掏心掏肺地支持。他提携和帮扶学生的事迹,被一届届学子传颂中变成传奇。一名休学的学生复学遇到困难,孟泽在得到学生“真的想要读书”的答复后,说声“不要乱跑,等我消息”后,就忙着奔走相关部门。几天后他告诉学生:你可以去某某家门口蹲点守候,诚恳表态,直至他同意。学生谨遵师嘱,几天后果然守得云开见月明……
湘潭大学毕业生黄惊涛这样描述自己从前跟随导师学习的时光,“情如在父子兄弟之间。我主要学习他的两个面向:一个是对现代思想人格的洞察,一个是‘不为’式的懒散。”
有一次,学生们问及孟泽有哪些研究计划,孟泽谈起“述而不作”的话题。大意是,不轻易动笔,才不至于一写出来就让自己后悔,岂有文章觉海内,莫让功业祸苍生,他最不喜欢那种把一声咳嗽都写得花团锦簇的人。
黄惊涛说很怀念导师在北京读博的日子。其时,黄惊涛供职媒体,一次出差北京,深夜去导师宿舍。刺骨的季节,天寒欲雪,“我们几近抵足而眠,谈论学术、世界,以及各自的私事。那次我因为工作忙到很晚,突然就想去看看他。路上的出租车司机不断地问我,是不是要去找个教授送礼,认定我是个去找关系行贿的人。”他记忆清晰,二十多年前,在导师的新居阳台上,也是晚上,“天闷如蒸笼,老师穿着三角短裤,就跟我们胡乱谈论世界。”
这种精神彼此浸润,而相处随意率性的师生关系,恐怕在当下高校已成绝响。
即便孟泽后来调至中南大学,仍与许多学生保持联络。被诸多媒体供职的昔日学生“连累”,孟泽的声音开始越过校园,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关注长沙的地域文化,也留意政府与民间的互动。
2021年11月30日下午,“公元1879年,从英国回到长沙的郭嵩焘——《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新书发布会”在湖南图书馆举行。孟泽和以研究湘军闻名的青年历史学者谭伯牛对话。谭伯牛坦言,他一方面能深刻地感受到郭嵩焘孤独的忧患和超越的见识,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孟泽在写作当中对郭嵩焘倾注的细腻、复杂的情感,“孟老师为郭嵩焘作这一部传记,至少在湖南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了解湖湘文化、湖南精神除了事功、军功之外,还有一个人孤独地思考,对抗时流,他不能够掀起时流、创造潮流,但是他敢于一个人去对抗潮流,清醒地看着各种人物的起伏、世间的变换,然后隔了这么多年我们还能记住他”。在对谈中,孟泽和谭伯牛一致认为,很久以来,大家以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概括近代湖湘人物,但以今天的认知和发现,似乎可以把彭玉麟拿出来,把郭嵩焘加进去,以“曾、左、郭、胡”并称。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