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读历史】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谭其骧)(8)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由于在金元时代山西始终是华北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口很稠密的地区,且元末明初的战乱也不严重,所以到了明代初年,就显得人口特别稠密;而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平原地区,经兵炙之后,人口很稀少,于是就发生了明初的大举移民。
关于明初的移民,见于《明史·食货志》记载的有洪武年间曾迁山西北部(山后)和东南部(泽潞)民于河北,又曾迁山西民于安徽江淮间和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永乐间又曾迁山西中部、西南、东南部“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河北)”。
明初山西移民的出发地见于历史记载,虽然晋中晋南晋北都有,可是根据民间传说和河北人的家谱,则河北人极大部分都说他们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这是怎么回事呢?还不太清楚。有人推测,可能是当时山西大部分移民在搬迁之前,都在洪洞集中,然后出发,当然不可能都是洪洞人。除洪洞县外,还有一部分河北人认为祖先来自“山后”,山后指今天的雁北地区。这可能反映当时晋北的移民直接搬到河北,不经过晋南。
明清两代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时代,所以山西在政治军事上并没有多大重要性。农业也不突出,邻近的平原地区赶上来了。这时山西好像不太重要了,但在工商业方面,山西的商人在明清两代是很出名的。山西人善于经商,这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已有记载。到了明清两代,山西人会做买卖的这个传统更进一步发展,对全国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许多明清时代的笔记里,都提到山西的富商。例如《五杂姐》里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府),江北则推山右(山西)。新安大贾,渔盐为业,藏银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广志绎》里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山西的商人靠贩卖什么呢?主要是把山西解池的盐、潞安府的潞绸,还有煤、铁等运出去,把长江下游的布运进来。潞安府的潞绸是从明代开始兴起的。山西当时的冶铁工业也很发达。明代全国有十三个冶铁所,山西就占了五个。
在明代,山西的边境城市大同的繁华也是很有名的。谢肇淛《五杂姐》:“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精好,皆边陲所无者。……谚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