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行走的文庙(3)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求取富贵,实现梦想,是人的俗世本能。虽人进入群居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动物,但究其天性本质还是大自然之子。生命是大自然孕育供养的,如果水不干净、空气被污染、山林花草和野生动物传播病毒,人能舒坦自在吗?!孔子非常伟大,也历尽挫折失败,所以他在世时根本想不到后来的很多皇帝和黎民百姓会建文庙推崇祭祀,这表明他执着追求的文化体系得到国家治理和民风敦化的双重认可。文庙演绎一千多年后,也不能单独视为对孔子儒家学派的尊崇和传承,儒家本身也学说派系多元多姿。时至今日,我们应把文庙视为一切文化圣贤和人文经典的圣殿,凡代表中华民族经典优秀文化都值得供奉其中,值得我们好好研习弘扬。任何优秀杰出文化圣贤要走入文庙成为供奉雕塑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非常了不起的开山立派圣贤永远在路上,他们是行走的文庙,后来的“文皇帝”孔子就在尘埃荒野漂泊行走了一千多年,才被时光慧眼推上文庙供奉。
真正的文化圣贤可以得到后人永世敬仰,也可能永远消失在尘埃,他们是超越时代的智者和苦行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见《孟子》二章)
热爱文化为之献身的人,以行走的大地荒野为书桌课本,把心志、情怀、顿悟、文本写在人生历练和大地路径上,他们走到哪儿,哪儿就行走着一座熠熠闪光的文庙,光和电把人间照亮。文庙的平台意义,就是一个人的坚守跨越时空引发一群人的尊崇。比如南朝大学者、文学家刘峻(字孝标),中年以后在金华山讲堂洞和武义讲堂山隐居14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刘峻视万物为空茫,以天地为书桌,如石蛙伏嵌洞穴罅隙,倾天地内心所有注刘义庆《世说新语》,撰写《类苑》《山栖志》,创作骈文《广绝交书》和《辨命论》。他注《世说新语》佐证了400多种著作,隐逸行走在金华山和明招山附近的讲堂山之间,深陷竹林七贤魏晋风骨的传承地注写魏晋人物,成特立独行的名家大儒。刘峻502年开始专注《世说新语》,注着注着就成了书中人,游学四方,独立一座行走的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