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品佳茗,去故宫观“三维”茶文化|观展(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山东省嘉样县武梁祠画像石上的神农氏(拓片)
早期文献将茶写作荼:《神农本草经》里说:“荼,苦菜,列菜部”。神农是仰韶文化时代母系氏族公社(大约距今六七千年)的帝王之一,是部落首领,教民种植,为民造福,被称为“天神”。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中国人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认识并利用茶”这一说法已经得到证实。
医药古籍对茶功用的描述主要包括益思、轻身(羽化)。如华佗《食论》:“荼久食,益意思”;壶居士《食忌》:“苦荼久食,羽化”。而进入汉朝,在陕西省汉景帝阳陵外藏坑中出土的鲜嫩芽茶茶叶遗存(距今约 2100 年),表明那时茶叶就已进入宫廷饮食。
战国时期经过煮或泡的茶叶遗存
陕西蓝田的北宋时期铜渣斗
2、兴于大唐,盛于宋朝
成为国人日常必不可少的饮品,是茶从“存在”到“存续”经历的重要一步。由于中国人对茶色、形、味的永无止尽的追求,中国备茶方法历经传承与创新,发生了几度变化。唐代以来“备茶方法愈发便捷”,饮茶逐渐演变超越生活的艺术体验,这也就是茶艺的起源。茶饮的器具体系更是与昂贵、精巧的瓷器结合,通过外物之美映衬品茗之佳。
陆羽在《茶经》中详细级述了唐朝煎茶的器具、流程、择水、用火和饮茶环境,“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如此完备的体系往往只有世家贵族或文人墨客才具备,寻常人家一般则使用五步煎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