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宿白先生|李崇峰:宿白与中国佛教考古学(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2001年6月19日在南京栖霞山考察时,宿先生近八十高龄还与我一道在第28窟窟前画萧梁坐佛。1947年,梁思成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建筑史”,宿先生前往旁听,随之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兴趣。不过,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的中国古代建筑,是“专为学考古的同学开设的”,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古代建筑史。1946年 10月,辅仁大学校长陈垣(援庵)和北平图书馆善本部主任赵万里(斐云)分别被聘为北京大学文学院史学系名誉教授和兼任讲师,宿先生随陈援庵先生学习史源学,尤其佛籍目录,后来为我们开设《汉文佛籍目录》时,明确提出:“要初步解决两个实际问题,一、如何检查汉文佛籍?二、汉文佛籍对研究佛教考古的用途。”赵斐云先生当时在北京大学开设“中国史料目录学”和“版本学”等课,期间受聘北京大学图书馆指导近代藏书家李盛铎旧藏的编目工作。
1940年,李盛铎(号木斎)氏木犀轩的藏书9087种售予北京大学,其中名贵的旧刊本和罕见本约占全书三分之一强,纯版本性质的古籍很多,有一部分历代流传有自的宋、元本,但大量是明清时期刻本和抄本,包括明清以来著名学者和藏书家的抄本、校本和稿本等,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日本古刻本、古写本和朝鲜古刻本等。宿先生从赵斐云先生学习史料目录学和版本学,因当时先生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目员,便“从赵斐云先生整理李氏书”。1946年,名望甚高的汤用彤(锡予)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兼任文学院院长,在北大开设“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和“魏晋玄学”等课,宿先生从汤锡予学习佛教史、魏晋玄学等,与汤先生过从甚密。汤锡予先生自西南联大起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主任,宿先生兼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时,原想做《十六国春秋》辑校,但汤先生认为没有太大意义,后来改撰《麈尾考》,不过此文誊抄后一直没有发表。
读研究生期间,即1948年宿先生已被北大文科研究所聘为讲师,汤锡予对宿先生说:你现在已经是讲师了,就不要再做研究生了,故而宿先生的履历表一直都填“研究生肄业”。
由于受到诸多大家亲炙或熏陶,宿先生的学术根基极为宽厚。仅从文献来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担任陈寅恪助手的王永兴先生对宿先生的文献功底赞誉颇高。历史系荣新江教授曾写道:“宿先生利用文献资料推进考古学研究的最好例子,是大家熟悉的利用金皇统七年(1147)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简称《金碑》),重建了云冈石窟的年代体系和后期的营建历史。”《金碑》原石早已毁灭,连拓本都不存在,文本也一失再失、转抄秘藏,没有一定的文献功力,怎可能慧眼相识,因为做了几十年云冈石窟考古的日本学者压根也不知道这份重要的云冈石窟营建史料。“对于敦煌莫高窟营建史的研究,最重要的文献是原立于332窟前室南侧的《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可惜原碑早被折断,敦煌研究院仅保存此碑中部偏下一小块残石,已不足原碑三分之一。